导师辅导要考虑的第一个要素是选择上级还是非上级呢?没有绝对的安排,需要根据学员的情况进行设计安排。
表7-9 上级与非上级导师对比与选择
导师身份 | 有利因素 | 弊端因素 | 适用场景建议 |
上级为导师 | 彼此双方熟悉了解 能够对工作开展和问题解决提供专业指导 辅导是本岗位职责,不会增加额外负担 | 忌惮上级权威,无法平等充分的沟通 容易陷入既往定式,无法启发更广阔思考 | 校招生、新员工或者中低职级的员工,辅导的目的是提升本岗位工作产出 |
非上级为导师 | 在建立信任关系后,无利益冲突,更有利于深入沟通,打开心扉 跨界思考,多角度智慧的输入 不会受限于固有思维,更容易聚焦问题本身 | 信任关系的简历需要时间进行培养,导师也需要额外的投入 由于业务不了解,可能存在方向偏离或者原地打转 | 中高职级员工,聚焦职业成长和思维的突破 |
有些情况下可设置“双导师”,即业务导师和职业导师,业务导师由直接上级担任,这样便于工作的推动,职业导师由更高职级的管理者或者跨界管理者到人,给予职业发展或者成长困惑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