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百雀羚产品线结构中,除了“天然不刺激”护肤绿之外,还有零售价4元的百雀羚凤凰甘油,以及个人护理系列花露水等非核心产品。同时男士系列也是刚性不足,削弱了百雀羚的品牌属性定位。引领百雀羚飞速发展的新生力量是草本系列,净化品牌旗下的产品也许是百雀羚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不可否认,基于现实销售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百雀羚目前仍没有淘汰与品牌属性定位不兼容的老品,未来产品线结构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对于品牌操盘者是考验。
(2)百雀羚三个主渠道势必会出现三个价格体系,对于不同终端形式之间的冲突,线上线下的冲突不绝于耳消费者早已麻木。这种以渠道利益最大化布局的商业模式,仅仅是将消费者作为购买者,而不是商业链的关键一环。纵观跨国护肤品成名品牌,除了日韩品牌会为某一渠道特别定制外,欧美品牌始终会用单一产品载体对接消费者,始终虔诚地以顾客利益为原点展开市场与营销工作,通过顾客购买企业获取盈利。关注重点是在“渠道如何卖”,还是“顾客如何买”,其实就是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的差距鸿沟所在的终极因素。
(3)由于百雀羚并非上市公司,没有必须披露年销售额的义务,我们无法拿到其真正年度销售数据。因此,百雀羚这种一掷千金的广告巨量投入,是否属于良性范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4)坊间议论纷纷,声称百雀羚2012年不顾成本的大手笔动作,就是为了炒作,博取眼球制造影响力,就是为了将品牌卖给外企,驳个好价钱。假若未来果然一语成谶,本土日化品牌不过又是多了一个“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的真实案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