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用户通过转账时的备注信息,B用户找准商品下单。假设这个转账是C给B的,B还会有购物行为吗?假设A备注的不是奶茶而是奶粉,B会有购物行为吗?触达渠道有了,但触达源及触达内容缺一不可。
1.基于熟人关系链的推荐
新零售的消费群体具备很强的密集性,一个前置仓或许是1.5公里范围商圈的小区供给源。这部分小区用户自然是高潜在用户群体,绝大部分用户都是邻居关系,有天然的信任存在。建立在熟人关系链的信任上,是提高新客和老客复购的必要前提。
社区团购和分销获客是两个不错的方向。团购和分销都是典型的存量竞争,基于已有的固定用户导流。我们通过RFM模型筛选A小区的S级用户,也就是小区买手,这个买手用户必须具备高活跃、强人脉及销售思维。小区用户通过买手团的信任推荐引导下单,我们同样会给买手每单的提点分成,属于销售引导行为。
分销获客和社区团购的差异在于结果,分销获客的结果是做用户增长。找到S级用户后,分别给予一个专属二维码,正常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下首单并且加入微信群,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同样会给予获客主5~7元的现金奖励。
2.基于消费行为偏好的品类推荐
之所以用户会去买奶茶,主要决策来自品类偏好。品类偏好是消费行为过程中常见的心理暗示,通过品类提高导购效率。
基于CRM管理,我们标签化用户购买周期,用户购买客单定义品类偏好,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用户制定投入差异化策略。假设一个品类,如生鲜瓜果,这个品类的均客单在50元左右。同时,根据消费频率和客单范围把人群分为头部、腰部和底部三档。如表6-7、表6-8所示。
表6-7 品类购买周期、购买客单
表6-8 品类偏好用户标签
(1)头部用户弱触达/精细化关联品类
这部分用户每周2次的高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已经趋于成熟。触达唤醒方式不用太明显,重点需要精细化品类分析。
A用户通过每周2次的生鲜购买,每单包括30%的蔬菜、20%的肉蛋、50%的水果,其中水果木瓜、柠檬为主。这是典型的居家时尚女性群体。在品类推荐上,除了A用户多次购买的品类外,增加时令蔬菜(例如秋葵、山药等)、低脂肪肉类(例如鱼肉、鸡胸肉等)、低热量水果(例如潘石榴、香瓜等)。反复衡量权重占比,找到一个最佳的客单产出,策略越细,带动用户消费转化就越高。
(2)腰部用户强触达/品类促销丰富
这部分用户群体是平台占比最大,潜力也最大的用户群体。属于典型的发展中用户且具备头部用户的潜质。除了强触达提醒外,丰富的品类和促销机制也尤为重要。
品类的权重占比就不能像头部用户那样单纯按照个人偏好设定,要考虑增加平台生鲜品类的动销率TOP10及优势供应链品类。营造一个丰富优质、选择多样的品类推荐。促销形式除了常规的满减满赠,还需要保持周期性和持续性,把用户下单频次提高,例如每周二下单立享7折、每周二下单免邮到家、周末冲单奖励等。可持续性的玩法必不可少,社群营销、签到领券、消费积分都可以有效地拉动腰部用户的复购行为。
(3)底部用户心智习惯培养
底部用户的包袱是最多的。品牌黏性弱,购物行为少,心智打造自然是一个关键话题。引流爆款强势品类是一个切入点,生鲜瓜果无论是时令季节品类还是网红热点款,搭配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让用户了解并熟悉品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