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2017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并购市场宣布的交易金额达到3.9万亿美元,为历史第三高水平”,而其中大部分成功的并购交易都是依靠融资完成的。公司需要大量资金而贪婪的银行家却拒绝给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相反,在今天的社会,融资的种类千差万别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并购舞台上跃跃欲试的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融资。
正如通过并购进行发展需要周密的布局谋划一样,为并购交易融资也需要战略眼光和详尽的计划。亚历山德拉·里德·拉杰科斯和J.弗雷德·威斯撰写的《并购的艺术:融资与再融资》一书将在各个章节中巧妙地向读者展示,如何将这种洞察力变成现实。如何根据企业情实际况选择最合适的融资工具?并购融资来源有哪些?并购融资涉及哪些管制、税务和会计问题?企业并购何时需要再融资?……企业并购所面临的这些重要融资问题,将能从本书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融资方式的选择对顺利完成企业并购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通过何种融资方式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能否及时足额筹集到并购交易所需的资金,这点至关重要。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企业不能单纯依靠内部资金去获得他们预期的成长”,尽管内部融资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及极少被资金提供者监督,但外部融资方式在通过并购成长的企业战略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企业并购交易需要外部资金并不是无力的信号,实际上,它可能是实力的象征。如果把并购内部融资比作“上楼梯”,那么外部融资方式就如同“坐电梯”。今天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是坐电梯的企业“吃掉”上楼梯的企业时代,比的就是融资的速度。因此,这本书绝大部分篇幅都放在并购外部融资的工具及其机理上,如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及混合融资等,并专注于交易的关键组成部分——并购融资来源,告诉读者如何获得和归还这笔资金,为他们提供清晰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且更新、更复杂的融资工具层出不穷。企业并购除了要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融资形式,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的潮流,恰当地运用在并购浪潮中不断创新的融资手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以最低的资本成本产生足够大的控制力。
此外,正如马斯乐所言“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铁锤,你就可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铁钉”,两位作者认为在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多种资金来源,并在书中探讨了如何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向并购交易人士展示如何将商业银行的“主街”与投资银行的“华尔街”相结合。
然而,不同于市面上投融资类的相关书籍,这本书匠心独运地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再融资的策略,并将再融资的理念贯穿于各个章节当中。殊不知,在并购融资领域中,许多故事的最后并不是以“他们从此快乐地生活着”而结束,而是以“他们决定寻找另外的融资”为待续。作者在书中强调“很少有公司能够避免以一种或多种方式再融资”,因此企业家及相关的并购交易人士应当从第一天就关注再融资的现实问题。至于如何延迟再融资的进程,抑或是如何制订有效的再融资计划,几乎所有企业都能从本书第十二章中获益良多。
此外,从宏观方面和微观经济因素两个角度阐述全球并购融资问题的三个专章成为这本书的一大特色。众所周知,经济体系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活动交互影响着,而这本书首次将这一伴生现象应用到并购融资领域,详细分析了生活与金钱的交互关系。全球融资规则和惯例经常会发生变化,但尽管对全球金融体系、货币流动等问题的研究难度颇高,作者仍然勇于探索,并尝试剖析当前国际并购融资的相关规则及技术问题,为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其精神和意义十分可嘉。
深入浅出、大道至简,清晰、简洁的问答形式已成为麦克劳·希尔出版社“并购的艺术”丛书系列的标志。《并购的艺术:融资与再融资》同样也不例外,其集中式论述与问答式风格将会使那些忙于实务但又急需并购融资指南的并购交易人士受益匪浅,迅速有效地掌握并购融资与再融资这门艺术。相信作者在这书中分享的智慧,一定能为读者解决并购融资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