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法:唯有合规

毫无疑问,每个制药公司都在追求盈利。但我们要记住:身处这样一个特殊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值链中,从制药商到各级分销商,再到医生和病患群体,都无形地承担着各自的利益和风险。与其担惊受怕,不如脚踏实地想想自己的企业如何走下去。

活着才是硬道理。做到企业不死,我们需要弄清楚四个问题:

​ 怎么才能活?

​ 为什么会有回报?

​ 有回报之后怎么办?

​ 想长期回报、永续经营靠什么?

作为价值链的重要成员,无论你是制造商还是代理商,重要的不仅是掌握自己的生存价值,还要懂得共享价值链。纵观国内药品生产和流通业,大多数公司(甚至是个人)徘徊在(政策的)边缘处求生存、求生长,以维持自身的增长空间,更不用说通过总结、修正自己的经营模式从而去塑造自己的品牌或是致力于技术开发和质量改进了。因为大多数药商始终游离在政策的边缘,只要稍有风吹草动,自身的经营平衡就会瞬间被破坏,活得艰难、活不下去就是常态了。

我们不禁发问:既然所有专家都在说医药与医疗服务行业是刚性需求行业,前景光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药商一筹莫展?是谁带走了利润?其实,顾客和用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顾客是商品的购买者,用户是商品产销者。用户需要与企业互动,在不断的互动中挖掘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用户需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企业一起实现商品的价值创造。通过用户的作用实现商品的营销。你做到了吗?

回顾产业发展,我们看到一个现象:百万药械商无处不在地活跃在药品研发、生产和流通的各个角落,而且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影响着中国药品与医疗服务业。

无论身处药品和医疗服务业的哪个环节,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具有竞争力,必须设法构建自己的高效价值链。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企业单体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所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

同处一条价值链的企业之间如何构建一种战略协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药品研发机构、制药企业及各级药品流通企业或代理商,你是否做好向你的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准备呢?这些都是身处风口浪尖的老板们切实需要思考的问题。

“医药代表”是医生与制药企业之间的桥梁,科学与艺术地向医生和医疗机构介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协助医生合理用药,同时收集药品的使用情况,尤其包括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向生产企业反馈,最终使患者受益。

目前社会上误解的药品商业流通领域的并非真正的“医药代表”,而应称为“商业代表”或“销售代表”。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把“医药代表”列入正规化职业管理,进入《职业分类大典》,设定准入门槛,对其规范、正名是必要的、必须的。

医药代表就是医药代表,不是药贩子。任何试图在流通领域独立地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方案都是徒劳的。无论零差率、两票制和考核药占比,都是姿势不同的假摔……毕竟,医药代表没有能力推高药价。

药品无论多么特殊,终究还是一种商品。既是商品,就要遵从市场的规律。你提供出有价值的产品,客户自然会回馈于你。

所以,我再次强调一句:合规才是你在医药圈生存的基本法则。走老路还是走新路?走新路不是让你离开这个行业,而是你是否痛定思痛地改变,改变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