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工艺文件设计要求
工艺文件设计要求如表10-7所示。
表10-7 工艺文件设计要求
序号 |
章节 |
内容 |
1 |
专用工艺规程(卡片) |
²
熟悉设计工艺规程的输入和基本要求; ²
选择毛坯的形式、制造方法; ²
确定主要工艺过程,各工序的名称、工作内容和顺序,明确工序中各工步的操作方法及达到的技术要求; ²
选择或计算工艺参数,选择设备或工艺装备、辅助材料等; ²
计算作业工时及材料消耗,汇总各工步工时及材料消耗,编制工艺定额 |
2 |
典型工艺规程(卡片) |
²
熟悉设计工艺规程的输入和基本要求; ²
分析零部件的工艺特征和结构,并进行分组; ²
确定每组零(部)件中的代表件; ²
分析每组零(部)件中的生产批量; ²
根据每组零(部)件的生产批量,确定代表件的工艺过程; ²
选择或计算工艺参数; ²
选择设备或工艺装备、辅助材料等; ²
计算作业工时及材料消耗; ²
汇总各工步工时及材料消耗,编制工艺定额 |
3 |
成组工艺规程(卡片) |
²
熟悉设计成组工艺规程的原理; ²
将产品零件按成组技术零件分类编码标准进行分类、编组,并给以代码; ²
确定具有同一代码零件组的复合件; ²
分析每一代码零件组的生产批量; ²
设计各代码组复合件的工艺过程; ²
设计各复合件的成组工序; ²
选择或计算工艺参数; ²
选择设备或工艺装备、辅助材料等; ²
计算作业工时及材料消耗; ²
汇总各工步工时及材料消耗,编制工艺定额 |
4 |
工艺守则 |
²
工艺守则中应有作业前的准备、作业过程的工艺要求、作业中的注意事项、检查要求、常见质量缺陷的处理及作业后的要求等; ²
作业前的准备应对所使用设备、工装、量具、原材料、环境、防护等的准备要求进行规定; ²
作业过程应按照工步的顺序,用文字和图示的方式详细描述基本操作方法、工艺参数的选择、工艺要求等; ²
作业中的注意事项应着重规定作业中易引起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并说明防止的方法; ²
检查要求应规定操作者自我检查的项点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²
应对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进行说明; ²
作业后应规定完工后进行整理、整顿和清扫的要求 |
10.4.2 工艺资源
常见的工艺资源包括工作场地(车间、工段、外协单位),设备,工装夹具,工具(刀具、量具等),原材料/辅料资源,工时定额资源,标准工序过程、标准技术要求、标准工步等。
10.4.3 工装管理
工装指产品制造、检修工艺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刀具、夹具、胎具、模具、量具、检具、吊具、工具、试验装置和工位器具的总称。工装管理如表10-8所示。
表10-8 工装管理
序号 |
章节 |
内容 |
1 |
工装计划 |
² 使用单位根据生产工艺确定新增、改制、续制的工装项目,向工艺技术部提出工艺装备项目申请,经工艺技术部汇总、审核,总工程师批准,下达年度工装计划; ²
刀具、量具、工具的配备,由使用单位根据生产工艺提出,报工艺技术部审核,采购部负责采购 |
2 |
工装设计 |
由工艺人员根据工艺要求,对工艺装备设计提出并经审核、批准的《工装设计任务书》,作为工装设计人员进行工装设计的依据 |
3 |
工装制作 |
² 工装制作前,由工艺技术部确定工装投产工作号; ² 工装设计人员负责处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图样的更改和归档,参与工装完工后的验证 |
4 |
工装验证 |
² 验证工装符合工装设计任务书,满足工艺及使用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 ² 验证工装的可靠性、适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生产效率,以保证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 ² 验证工装符合设计、制造要求 |
5 |
工装周检 |
工装由工艺技术部归口管理,负责所管理的工装统计、技术状态和考核,组织使用单位制定工装年度周检计划,并对周检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6 |
工装封存 |
由于工艺变更或其他原因需封存或启封工装,启封工装在使用前应由机修车间对该工装进行状态检查,在确认工装状态良好、满足工艺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
7 |
工装报废 |
工装报废条件:由于损坏或正常磨耗不能修复或修复费用超过原工装价值的60%的工装。生产效率低,被先进工装代替的。产品变更或工艺改变,经确认无法使用的 |
10.4.4 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指新造、检修、改造产品的工艺的验证。凡需批量生产的新产品,应通过样机(样件)、小批或中批试制进行工艺验证。产品结构重大改进,产品工艺重大改进指工艺方案、工艺路线或生产工艺条件(场地、设备、工装等)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线较长时间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应进行工艺验证。如表10-9所示。
表10-9 工艺验证
序号 |
章节 |
内容 |
1 |
验证准备 |
² 工艺技术部:编制工艺验证实施计划,主要包括验证项目和内容、验证参与单位和人员、验证试制数量、时间安排等,提供工艺验证所需的工艺文件、工艺装备、检测器具明细等有关资料。 ²
制造单位:准备好所需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检测器具、材料和毛坯,做好必要的生产场地调整,做好生产人员的安排、教育和培训等试生产准备 |
2 |
验证内容 |
² 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和工艺规程(主要是工艺方法)是否合理、可行; ² 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含工位器具和工具)和测量设备(含计量器具)是否能满足工艺要求,工艺装备验证应符合《工艺装备管理标准》的规定; ² 检验手段是否满足质量项点的检测要求; ² 产品的精度、性能能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有充分的工序能力保证产品质量; ² 生产线物流是否合理,物流配送是否合理; ² 生产能力是否达到设计的生产能力; ² 原材料等是否满足产品的要求; ² 操作人员的能力、资格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² 生产条件是否能满足产品和工艺的要求,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
3 |
实施验证 |
验证时应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试生产,工艺和工装设计人员应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跟踪考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详细记录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工艺人员认真听取操作者的意见,采纳有助于改进工艺、工装的建议。检查人员应严格按工艺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
4 |
验证总结与审定 |
² 验证总结:验证结束后,工艺验证组人员应编写工艺验证总结; ² 验证审定:验证合格,指工艺满足设计要求,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能力达到产出需求,工艺可以定型,工艺规程可以投入生产使用。验证不合格,指工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或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工艺人员需要改进工艺并重新组织验证 |
10.4.5 试制任务管理
试制任务难以保证质量和交期的原因一般有:
(1)生产排期干扰,优先量产订单;
(2)工艺时间由工艺人员根据图纸中的技术要求和技术难度来定。图纸没有得到生产人员确认,不知道工作量大小;
(3)研发部门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在制作过程中对图纸变更频繁;
(4)工厂现有设备条件下加工出来的零件存在达不到图纸的技术要求,需要跟技术部门沟通让步放行;
(5)研发部门设计时不了解工厂的物料状况、生产设备,很多设计出来的产品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一些现有的物料,造成申请的物料一大堆,而且产品变更频繁,导致很多物料利用率低。
10.4.6 工艺绩效指标
工艺绩效指标如表10-10所示。
表10-10 工艺绩效指标
序号 |
章节 |
内容 |
1 |
工艺文件覆盖率 |
有工艺文件工序数/工序总数,工序是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工件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工艺文件包括专用和通用文件 |
2 |
记录正确率 |
填写正确记录数/记录总数,可按生产线、产品零部件计算 |
3 |
零部件符图率 |
合格尺寸数/尺寸总数,所有尺寸合格零部件数/零部件总数 |
4 |
工艺纪律执行率 |
检查中符合要求的项点数/检查项点总数 |
5 |
工具配备率 |
工序人均工具数之和/工序总数,有多种功能的工具,每种功能按一种工具计算 |
6 |
工装周检率 |
周检工装数/工装总数 |
7 |
工件流动率 |
加工状态工件数/工件总数,工件是指在生产现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