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订单评审流程

订单评审流程一般包括销售录入订单、生产初评、工艺评审、采购评审、生产终审、销售确认几个环节,正常的要求在销售录入订单的2天内完成。

生产初评:由主生产计划员进行,需要考虑未排产订单,产品的制造周期。例如当前有5天未安排订单,产品制造周期是10天,那么给出的承诺交期是15天。

工艺评审:主要是从工装工具的可用性进行分析,在流程行业涉及模糊BOM,工艺可能会根据客户订单的一些要求微调BOM。

采购评审:根据物料的BOM计算出物料需求,然后考虑当前物料库存、在途物料订单、未排产订单的物料需求等计算出库存可用性。如果能够满足生产初评的需求则确认生产初评的日期,如果发生缺料,需要与供应商确认物料交期,并修改订单预期交付日期。

生产部正式评审:根据工艺和采购的反馈,调整预期交付日期。

销售部评审:根据生产部承诺的交付日期,以及客户订单紧急程度,或者接受生产部的交付日期或者驳回重新评估,此时可能会修改已经排产订单的交付时间,通过调整订单生产顺序,或者将物料重新安排。

订单评审完成后,主计划员基于确定的订单承诺交期进行订单排序。

订单评审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客户订单是无规则到达的,可能刚评审完一个客户的订单,确认了交期,另一个重要客户的订单又下达了,要调整前一个订单的交期;第二个难点是一些产品需要在特定产线生产,虽然所有产品的待排产订单可能是3天,但对一些特定产线,待排产订单的排队天数要远远超过3天。

第一个难点建议通过订单评审时增加“预留”天数来解决,预留就是提前考虑后面是否会有新增订单进入,这可以通过历史的订单规律分析得到。

第二个难点需要在系统中将产品—产线的关系提前确定,计算不同产线的排队订单天数。

订单评审有些公司是基于电子表格,通过邮件流转,这种方式效果一般不太好,评审周期比较长,有时候会漏单;管理成熟的公司都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订单评审,这样可以记录各责任单位的订单评审周期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