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社交与招聘的“灰度”化

罗振宇老师在2019~2020“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较多人际链接的作用:

“人和人的连接正在决定社会财富的创造、分配和转移。”

“刘润老师告诉我,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连接人和人的能力成为财富杠杆,这可不是花言巧语搞关系,而是通过连接人,提高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其实,招聘活动也一样,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即社交活动,招聘的效能将被更充分的激发出来。社交与招聘的边界将更趋“灰度”化,两者的功能将充分融合。

社交招聘可分为线上社交招聘与线下社交招聘。线上社交招聘包括社交网站或APP、微信、QQ等,线下社交招聘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一些行业、社团、协会等在线下组织的活动。不过两者通常是信息交互,行为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的社交招聘模式。

社交招聘网站的优势是:在会员活跃度较高的社交网站上,企业对于一个人才的了解不再局限于简历的层面,人脉圈也是其职业经历和能力的良好佐证。国外的相关调查表明,45%的雇主和猎头会通过社交网站寻找求职者,社交平台发布的求职者信息会给雇主和猎头留下印象,这些印象直接对求职结果产生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简历式招聘,通过人际网络实现的对接使招聘成功率更高,两者的比例在2∶8左右,甚至更高。因为人是有情感、信息互动的动物,只有互动才能获得更真切的感受与判断,才能更有行动力与结果导向性,也更容易取得实际成果。

基于社交网络,着重强化社交,或者是兼顾社交,也就是一边社交,一边招聘,里面涉及一系列问题:和谁社交,为什么要社交,在什么渠道社交?

很多社交网站开始融合招聘功能,或者是招聘网站融合社交功能,形成社交招聘解决方案。社交招聘解决方案是基于某一社交网络平台,集合普通招聘网站的职位发布和简历搜索等基本功能,更侧重于具体职位精准推送,加速让招聘方与候选人建立联系,在提高人才和岗位匹配程度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中高端人才招聘成本。

随着职业社交网站和猎头招聘网站的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的日渐清晰,招聘市场针对低端(传统招聘)、中低端(传统招聘+职业社交网站)、中高端(职业社交网站)和高端(职业社交网站+猎头网站)的四大领域细分的趋势也日益明朗化。

6.把人才服务供应商培养成战略合作伙伴

招聘的“灰度”化可以进一步应用在企业与人才供应商合作方面,比如猎头、招聘网站、社交招聘APP、RPO(Recruitment Process Outsourcing,招聘流程外包)供应商等。

企业与人才服务供应商之间的边界会逐步淡化,双方将进一步融合,合作更为紧密,包括双方更多的进入彼此的办公场所与工作场景,人才服务供应商会派驻人员到企业与HR形成项目组协同运作模式。

另外,企业HR要有意识地把一些有意愿、有资源、有能力与潜力的猎头公司培养为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通过培养会变得更加优秀。

企业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请供应商顾问到公司来参加供应商大会;请供应商CEO及资深顾问与企业老板、高层管理者深度沟通,了解企业文化特征、人才标准与需求;在面试流程中允许猎头顾问陪同候选人面试,以便同步深入了解各环节面试官关注的问题及候选人的面试表现,后续做好双方的沟通互动。当每一轮面试结束,及时详细的反馈给供应商候选人面试结果与后续进展,并对供应商的人才寻访方向、人才甄选标准提供建议,对供应商能力给予辅导提升等。

在选择猎头服务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时,企业可选择一些在某一垂直行业、领域、区域做得精、专、深的供应商,比如科锐猎头在上海区域的服装设计类岗位做得非常有成效,云寻猎头在华南区域人力资源类岗位做得异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