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天禧的“一键上网”
在联想的发展史上,有一款产品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1998 年的时候, 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升温,然而在当时上网依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找 ISP(电信运营商)、申请账号、调试机器等,大多数消费者面对如此复杂的步骤和操作难度止步不前。针对市场状况和消费者心理,联想投入 1200 万元进行技术研发和整合各方资源,历时1年后,在 1999 年 11 月推出具有“一键上网” 功能的天禧电脑。天禧电脑便捷的上网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适逢网络高潮带来的 PC 需求强劲增长,结果大获成功。2000 年,联想家用 PC 销量达到 140 万台,远远超过原定 40 万台的销售目标,利润较上年大幅增加 96%,市场份额从 14%一举跃升到 21%,大大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联想天禧电脑的成功是“产品复杂性删减”的一个很好范例。同“产品功能疲劳症”一样,“产品使用复杂性”似乎也正在成为众多企业产品开发的一种“流行趋势”。究其根源,二者同样都源于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的“由内向外”的观察视角和思维逻辑,一些企业甚至基于对“核心竞争力”的错误认识而偏执于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和领先,却往往忽略了消费者在产品易用性上的需求。
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使用前产品功能比易用性更重要,而一旦使用,易用性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分量就会比产品功能大。事实上,在消费者 的需求价值元素中,“便利”的意义和价值往往并不亚于其他各项价值元素。
因此,“产品复杂性删减”同样是“需求创新”的一种重要逻辑。当我们真正站到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时,可能会“蓦然发现”:原来需求创新“简单又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需求创新最需要的不是资本、技术这些“实力性因素”,即使是很小的企业也可以创造出卓越的需求创新模式;说它“不简单”是因为需求创新最需要的是对消费者的“关爱”和始于消费者的视角与思维,而在这一点上,即使是摩托罗拉和飞利浦这些世界级公司也不无失败镜鉴。
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一个“简单到无人可以超越”的“草根式创新”。
好123的“草根创新”
2004年8月31日,百度以1190万元人民币和4万股股票成功收购hao123网址之家。鲜为人知的是,1999年正式上线的hao123网站已经连续数年稳居国内导航网站第一,至百度收购时hao123网址Alexa全球排名(最权威的全球网站访问量排名)第26位,超过当时国内许多著名专业网站。更鲜为人知的是,hao123由一位初中毕业生建立并一直由其个人管理。
hao123是做什么的?说来似乎很“简单”:它将各类网站地址进行搜集整理,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进行分类后建立与各网站的链接,从而建起一个“网址大全”。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网站,成了许多网民的第一选择,尤其在遍及城乡的各个网吧,hao123 常被设置为上网首页,中国许多网民的初次上网经历,就是从 hao123 开始的。hao123 的成功也许会让那些热衷于宏大的商业计划和巨额资本投入的互联网创业者们疑惑不解:凭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的网站,凭什么会是这样一位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不会讲洋文更没有资本背景的“土八路”创业者?
互联网资深评论家方兴东一语点破其中奥秘:“hao123 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剥去了罩在互联网头上的技术色彩和神秘感,让普通老百姓可以很容易地访问网上各种资源。对很多不熟悉互联网的用户而言,hao123就是他们的电视节目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占据很大比例的是这样一些网民:他们记不住网址或者不会输入、懒得输入网址,不懂得使用搜索也不会使用收藏夹。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即使知道网址,这些网民也到不了你的网站,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输入网址。你告诉他是在地址栏输入,他就会问:什么是地址栏,在哪里?”这个“被大公司忽略的初级网民市场”却为hao123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而hao123赢得这个市场的原因同样“简单”:为这些“不会上网”的网民提供简单、方便的上网体验。
自建立以来,hao123 就一直保持着页面的干净纯洁、链接的快速有效、相对公正的网站拣选等特色,这种风格在百度收购后不仅没有减弱,相反得到进一步加强。几乎 hao123 涉及的每一个层面背后,都无不显示出它的“草根性”:出生于初级网民的创始人;“hao123”这个直白而土气的大众化名称;简易朴实的静态页面;类似“报纸分类广告”的浏览式体验;“内容是否丰富”和“用户感觉是否实用”的网站拣选标准;内部链接从来不超过两层的简洁的网站链接等。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草根性创新”正是 hao123 的成功秘籍。
如同hao123的“简单又不简单”一样,其实无论是市场删减、客户需求删减、产品功能删减还是产品复杂性删减,从表面来看似乎都“简单”得甚至让人看不上眼,然而这种“简单”背后蕴含的是基于需求创新的“不简单”的思维逻辑。统一石化、如家、德生、联想天禧电脑、hao123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缺乏技术、资源等要素层面的优势,基本上都处于传统成熟行业甚至是“夕阳行业”,依靠与传统理念相悖、不被业界认可的思维逻辑从无到有快速成长。
相比于那些“形象光辉”却“遥不可及”的学习榜样,这些企业的创新思维和成长路径对广大中小企业更具借鉴和参考价值。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和学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善于从客户角度出发想问题,敢于向相反方向出发想问题,靠思维创新去发现市场空间和找寻成长路径,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都可能实现高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