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重要,顺势而为,方可成功。
顺势有两个解读,一个是社会环境的大趋势,势不可挡,与时俱进,否则逆势而行皆是败局。一个是消费趋势,做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消费具有从众心里,符合消费趋势就能收割。
娃哈哈、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统一等一线品牌有时开发的产品也会动销不好,出现滞销问题,原因是产品定位不符合消费者需求。
品牌不是问题,渠道不是问题,广告不是问题,问题出现在产品的定位上面,这是失败的原点。
很多一线品牌认为自己是大品牌,对于新品的开发认知不足,对于产品的定位策划更是自负,所以,导致创新产品上市后,没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农夫山泉的打奶茶、六个核桃的2430核桃乳、统一的够燃植物能量饮料都销售不佳,达不到新品的预期,更没有创造“爆品现象”。
以上就是缺少产品定位所导致的结果,从企业内部来看,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创新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未必是正确的定位选择。
产品不迎合大众习惯,创新也是昙花一现
如今,一些非常个性的产品不断涌出,你叫个呱,我叫个啪;你叫虎,我叫豹;你叫梅,我叫妹;你叫弟,我叫哥;你叫君,我叫客;你有参;我有果,你有白,我有黑;你有六,我有七;你有派,我有萌;你有爪,我有兽等等。
一些看似个性的名字和个性的包装,都在自我吹捧,行业内的一些企业老板和所谓专家也在拍手叫好,貌似这些产品不火就没有天理,感觉是非常好。
换个角度看,经销商怎么看?问你几句话:准备投入多少?怎么做市场?坚持做多久?消费者买吗?
作为企业的生产商,你好好想想,该如何回答,产品出来后该如何去做。
有几个企业真正的愿意脚踏实地的去做市场,做好一个产品和品类,更多的是哗众取宠、孤芳自赏、圈钱运动、割韭菜。
我们回头看看,每年的糖酒会推出多少所谓“好的”产品,内容物不错,有差异性,包装也不错,很个性,应该是个好产品。
可是糖酒会过后,再回过头看看,有几个产品还在继续做,有几个产品能动销,有几个企业还在继续战斗。
我一直认为,成就一个大单品,成就一个品牌,企业真的需要积淀和坚持,不是做完“三拍”就结束了。
所谓三怕,上新品时激情高涨,大拍胸脯;卖不动产品时着急上火,大拍桌子;产品停产时唉声叹气,一怕脑门,下一年再来一个。这就是大多数企业的循环战术,一晃三五年过去了,甚至十年过去了,企业没有大的发展,更没有成就所谓的品牌。
很多所谓的创新产品是哗众取宠,从产品的内容物上没有创新,换一个包装,换一个名字,来一轮招商,产品推到市场上面,不动销,死的很惨,坑的是经销商朋友,厂家也只是昙花一现。
现在是产品力升级的时代,消费者需要真正的好产品。
0糖、低糖、0脂肪、轻脂肪等健康理念是快消领域的消费主流,年轻消费者提前开始注重保健养生,“成分党”越来越多,买东西喜欢看产品配料表,越简单越好,证明添加剂少,属于相对健康的产品。
如今还能看到“黑水”火爆吗?“轻饮料”还会热销吗?“鸡尾酒”为什么遭遇滑铁卢式的崩盘?“玛咖饮料”还能继续忽悠吗?“二锅头汽水”还能看到吗?
这些曾是春糖会上曾经刮起的“噱头”旋风,如今市场都不良好。原因是,首先产品不是健康的、好喝的产品,经不起消费者的检验,只能是一次性的尝试购买,形不成长期的产品力。
最后是企业的心态不是战略定位,没有把产品当做5年乃至10年的品牌路线来运作,只是想用产品概念的创新来吸引市场而已。
为什么蛋白饮料品类的牛奶、核桃、椰汁、豆奶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在一些区域还得到垄断式发展,因为产品质量好,符合市场需求。
牛奶市场一直稳步提升,关键是牛奶有营养价值,消费者有需求。饮用包装水为什么逐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近郊游的火爆,促使小包装水得到市场空间。
无糖茶为什么能够爆发增长,东方树叶坚持十年实现百亿突破,原因是健康理念消费在促进市场发展。
以上的产品,适合消费者需求,属于健康的饮品,通俗来讲是好东西,又是消费者的重复性消费,属于刚需产品,消费者愿意买单。
产品做出来是为了服务消费者,而不是首先愉悦自己
创新产品之前要研究好消费者的习惯,根据消费习惯来开发产品,让产品成为消费者持续消费的产品,才是成功的产品。
华为的任正非曾经在企业内部展开过“反幼稚运动”,坚决摒弃、反对为了技术开发而开发的产品,由于设计人员不贴近市场,最终变成了变技术为玩技术,开发出了一堆“废品”。
很多企业的创新产品就是为了所谓的功效功能而创新,不贴近市场,更不为消费者所熟知,到头来只能结束产品的生命。
我曾接触过一位做王老吉品牌授权的客户,当时做绞股蓝饮料,那时,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绞股蓝。包装采用方形利乐砖形式,价格5元一盒,另有礼盒包装形式。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告知客户,这款产品不可能成功,不要做了。客户很诧异,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很简单,连我做策划的都是第一次知道绞股蓝,更何况大众消费者,更不知道绞股蓝是什么东东。后来的结果验证过了我的观点,此产品上市后不久Over了,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绞股蓝产品失败,但从产品创新上来分析,没有一点产品的认知,失败就不会意外。
所以,创新不是没有目的、没有战略思考的创新,更不能是主观的随行创新,而是要站在市场的角度、企业角度、竞争的角度去思考,做到“知行合一”。
元气森林苏打气泡水, 混搭创新赢消费
气泡水、苏打水这两类产品在元气森林之前都有,但是没有苏打气泡水品牌,元气森林抓住这个机会,推出苏打气泡水,定位年轻人群,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引领了苏打气泡水的品类发展。
元气森林苏打气泡水的成功给我们启发,产品创新不是绝对的“创新”,应该建立在消费者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微创新”,让消费者感知到产品的特性,不需要企业过多的推广才是最好的。
苏打气泡水作为元气森林的战略产品,聚焦传播,成就了元气森林品牌,苏打气泡水也是元气森林品牌的核心大单品。
元气森林苏打气泡水的成功,也符合我提出的一个观点:战略产品才能成就大品牌。
产品是1,其他是0
产品是1 其他的是0,很多企业败在产品策划上。
定位指的是消费者的认知需求,不要强求去教育和解释,那样的话,不仅花费巨大,况且未必成功。
产品的创新,需要做到“三独”,我提出独特的内容物,独特的名称概念、独特的包装,称之为“三独打造产品力”法则。
内在品质+外在气质=产品力
企业只有把产品力打造好,才能具备后面的一系列营销推广,否则,走的不会走远,更不会成为品类品类。
产品的1包含很多内容,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需求,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也就是产品即战略。
企业战略影响着产品的开发,从价格、原料、包装、规格、渠道、市场等方面考虑,找到符合战略的产品策略,落地好产品1。
做对的产品不是做最高端的、价格最高才是好产品,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符合市场消费者需求,对竞品有一定的竞争力,符合这三个方面才是好的产品,对的产品。
如今量贩零食店渠道来临,价格低,产品好,做到了极致性价比产品,采取的是工厂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产品定位是物优价廉。
做正确的事最重要,只有对的产品,才会有品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