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精神世界为什么一直没有降临

平时,我们很少谈及精神事物。

励志、赚钱、工作、事业、经济、管理、营销、金融、MBA、培训、房子、车子、结婚、生儿育女、旅游、收藏、学习、出国等,这些自然不是精神。

爱情、亲情、友情,也不是精神。

心灵鸡汤、心理学、哲学、人类学、医学,也不是精神。它们试图理解、解释、论证精神,但是它们本身不是精神。

典型的精神事物是艺术,因为艺术就是美,表达人性的美。包括音乐(不是流行音乐)、绘画、雕塑、文学(非通俗文学)、舞蹈、电影等。

可是,艺术离我们很远。几千年,恐怕很少接近过。唐诗宋词,水墨丹青,是艺术吗?那要看它们在表达什么。若是表达发挥个人才智的志向、隐居、卓尔不群、失意愤世、悠然山林、空性境界、机锋对答,这也许还不是精神。因为其中的内涵就是强烈的自我。

人性,就是精神。

当然,这里说的人性不是指,炙热、纯洁的爱情,为亲人的去世而悲伤欲绝,贪婪、嫉妒、虚荣等。而是指,同情,尊重,理解,忍耐,宽容,包容,帮助,正义、正直,平等,关心、公平,勇气,诚实,责任,分享,爱,仁慈,等等。

人性,就是爱。

精神与物质完全不是对立的。在任何一个物质事物中,都可以加入精神。也可以完全失去精神。比如,爱情中,有诚实、尊重、正直、勇气吗?还是只有占有欲、嫉妒、欲望?我们的产品中有尊重、社会责任感、爱心吗?还是只有贪婪、欺骗、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暴力残酷的竞争?

我们对孩子的爱中有平等、尊重吗?还是只有溺爱、为了学习成绩的逼迫?

我们的哲学研究中有爱、同情吗?还是只有推理、逻辑、方法、系统?

我们的志向中有仁义吗?还是只有个人野心的奋斗?

我们恐怕是没有,完全没有。

这就是问题所在。

生活在无精神、灵魂、心灵、人性的世界上,有幸福感吗?志向达到了、钱挣够了,就会幸福吗?

融入了人性、精神、美、爱的社会是这样的:你走到哪里,不管你是谁,有钱与否,有权与否,都是看到笑脸、友善和真诚。他也许没有帮到你,但是他是友善、真诚的、尊重的。

这就足够了。每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难道不幸福吗?

你、我,我们每个人,是不是看到了他人内心的痛苦而生出同情,而不只是因为他是家人?是否在设计产品、制造产品时,怀着尊重、诚实、良知的精神?在与同事讨论时,内心是否怀着尊重和友好?

在我们这里,有多少这样的人?重要的是,我自己是这样的人吗?

社会和企业里,缺乏了精神即艺术性、人性、美、善、爱、正义,就只能活在激烈的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的法则里。这必然是个残忍、冷漠的世界。正如我们正在体验着的。

可以看出来,多元化、个性化是关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大问题。它是创造力和爱的前提条件。所以,看到统一化、物质化的丑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