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战略的关联关系

企业为了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通常会制订数字化战略,或数字化转型战略,或数字化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规划、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大同小异,本质上就是规划策划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业务管理转型发展。中国企业通常会将某一个领域的最顶层的思考和约定,叫做“战略”,类似的有“企业创新战略”、“企业质量战略”、“企业海外战略”等,严格来看,数字化转型战略本身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能战略,其思考在公司战略之下,又比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更宽,是要解决转型这个专项领域最顶层的方向问题。数字化转型战略,要回答数字化战略执行的愿景,即未来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化(类似企业战略中的愿景)的样子(场景/效果),数字化转型转向什么方向(类似公司战略的H1H2H3地平线),数字化转型后要获得什么能力来支撑(类似公司战略中业务设计做什么业务),转型的路径策略是什么(类似业务设计中的业务价值或控制点),最后是转型的要求与代价是什么(类似战略中的企业人、组织、文化等)。

因此,数字化转型概念在日常语境中,有两个不同的内涵外延,需要特别注意:

1)广义的数字化转型:通常企业提及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广义上理解可以是整个企业要进行转型提升,但不确定从流程、组织或信息技术哪个方面开始转,或侧重在哪个方面的转型,或希望“全面都转”,这严格来看应该称为企业转型。

2)狭义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已经想明白并清楚的认知到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为抓手来带动优化,或明确转型的重心是数字赋能与信息系统建设等。

本身广义与狭义的数字化转型仅仅是为了理解转型的侧重点与抓手,在具体的转型推进中是需要通盘考虑的,广义的数字化转型,即使是围绕组织和流程进行的转型,然后是数字技术在其中的助力和固化;狭义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理解为以数字化相关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为重心,狭义的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化战略与传统管理信息化战略基本等同,狭义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可以归类到企业的职能战略中,其目的是让后续数字化的设计与建设的蓝图(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能与公司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发展保持一致,并且这个建设发展的路径与过程与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同频一致的。

非常重要而基本的方法逻辑是:企业战略决定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战略对企业战略有能动作用,这是企业战略与数字化战略的辩证关系。但在具体项目中,往往由于企业战略“太虚”,或很多企业的战略本身就不完整,导致无法清楚的思考如何将将企业战略思考和推导出与其一致的数字化战略。因此,在方法论上,清楚的界定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对数字化战略的关联与相互影响,就非常必要了。

梳理和抽象出企业战略到数字化战略的关键关联逻辑主线,以来确保在数字化战略的规划中,能充分引入企业战略的核心要求去约束和牵引数字化战略。如下所示:

在上图中,企业战略决定数字化战略体现在A1、A2、A3线上,数字化战略对企业战略有能动作用体现在B2、B3线中。

A1: 公司战略对数字化战略的决定,体现在数字化战略中的企业数字化愿景、定位与发展目标,要在遵循或引用公司战略中的愿景和发展目标,并在发展重点方向上,要与公司战略中战略主题或关键举措保持关联和一致,在发展路径和里程碑节点上,要与公司战略中H1/H2/H3的发展节奏,以及近期的关键行动结合起来。

A2: 业务战略直接呈现到数字化战略的业务架构(核心价值链),其价值获取与价值主张,以及价值链定位决定企业主营价值链,直接决定数字化战略中应用架构的功能覆盖。例如业务战略中确定的渠道服务模式、委外制造、强化增值服务等价值定位,就确定了应用架构中有渠道分销、售后服务的功能,而没有制造环节的功能。

A3: 各职能战略也是首先呈现到数字化战略的业务架构(支撑价值链),从而决定了应用架构的内容。其中,人力资源职能战略的组织架构与管控决定应用及其架构部署,也影响和约束治理架构;各职能战略中体现出的职能业务能力与公司战略要求的差异,决定了应用架构中各职能应用功能的增强,职能中对运营效率的要求和对管理精细化的诉求决定应用的细化程度,以及数据与集成架构。

B2:体现数字化对业务战略的影响与改变。数据应用的新场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形成新的价值主张和价值链定位,也能形成新的战略控制点,例如医商企业,通过建立B2C的平台,将业务价值链从渠道经销延伸到终端用户的零售环节,再例如通过数据模型进行物流布局和高效配送,形成对竞争对手的新战略控制点,都是数字技术对业务战略的影响与改变。

B3:体现数字化对职能战略的影响与改变。数据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职能管理的模式并赋能职能能力的提升和延伸,例如通过供应链数字控制塔,实现从采购到物流配送的科学和高效,通过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的生产计划数据联动打通,改变一级供应商的库存模式,通过财务回款数据对客户进行画像,从而调整客户分级与授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等,都是数字化对职能战略的重新赋能。

之所以没有B1,是因为数字化战略很难有场景去改变整个公司战略。

可以看到企业战略决定数字化战略体现在A1、A2、A3线上,这就是传统的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更强调信息技术对公司战略与业务的支撑。有B2和B3,就能更好的体现数字化战略对企业战略有能动作用,这应该是数字化战略规划还是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区别,没有B2和B3,数字技术就没有对企业业务管理有促进和改变,就谈不上是数字化规划战略规划,数字化战略体现的“转型”,就是要通过更多的B2和B3场景,实现信息技术对业务管理的改变,这是数字化转型的真正内涵。

此外,引申到对数字化战略方法论的思考,企业战略到数字化战略的推导过程,即A1、A2、A3的过程是有一定的逻辑推导过程,在方法论上可以遵循信息化规划的经典方法论。而B2和B3代表的数字技术对企业业务管理有促进和改变,本质上没有逻辑可以推导,需要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不断的丰富点上的场景,这其中必然需要用到创新思维方式,包括IBM这几年比较推崇的Design Thinking和Garage,都是通过创新思维、敏捷迭代的方式,与客户共创出新的场景,来实现数字技术推动业务管理创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