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第一步最艰难

一直到1991年,恒源祥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商店。恒源祥这个品牌在当时也很难说有多大价值,很多老字号都陆续衰败,恒源祥如果步它们的后尘,一点也不会让人吃惊。

作为一个名声不是很响的老字号,“恒源祥”能够做出品牌,当时的总经理刘瑞旗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希望通过和生产企业合作来销售以“恒源祥”为品牌的绒线。

他首先和上海的几家生产企业联系,但是遭到拒绝。原因完全可以理解,当时的绒线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很好,没有必要为恒源祥这个小商店做贴牌生产。

刘瑞旗被迫另辟蹊径,到上海周边地区寻找合作伙伴。当时,“上海”这个地区品牌以及“上海的轻工业”在国内非常有号召力,特别是在上海周边的一些小地方,“大上海”拥有很高的品牌势能。恒源祥很快在无锡找到了“门当户对”的合作伙伴,无锡的一家拥有200多万资产,但经营困难的村办绒线厂成了恒源祥的首家合作工厂。这是一个小地方的一家小企业,由于经营困难,这家小企业接受了恒源祥的条件:以“恒源祥”为品牌、贴牌生产、由恒源祥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

与此同时,刘瑞旗把恒源祥的品牌从商店名称注册为产品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恒源祥”是在1991年才诞生的品牌。

1991年,恒源祥在无锡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产品虽然有了,但是如何卖出去还是一个问题。因为,恒源祥的品牌知名度太低,商店只有一个,销售差强人意,如何扩大销售是摆在恒源祥面前的第二个难题。这时恒源祥又迈出了创新性的第二步——做广告。现在广告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在1991年,还是一个小商店的恒源祥走出这一步确实是颇有创新精神的。

1992年,在当时最小广告投放时间为15秒的情况下,恒源祥首创了5秒广告——简单的“小囡头”商标动画加上“恒源祥,羊羊羊”广告语,每5秒可以循环播放两遍。这种广告极其简单却在当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恒源祥的牌子在上海第一次响了起来。

有了品牌,实现了销售,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就容易了,恒源祥从此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回头看刘瑞旗初期在上海被拒,也算因祸得福,如果他在上海找到了合作伙伴,恒源祥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条件一定不会比无锡的那家企业好,恒源祥在这种合作中的地位一定会低一些,这对恒源祥以品牌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联盟体系颇为不利。

一个战术上的失利,赢得了战略上的利益,这是商业竞争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同样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1994年的联想身上,当时实力还很弱的联想找不到强有力的经销商,只能找到一些像个体户那样的小经销商。但是这些小经销商却能全力支持、配合联想的市场行动,这对联想在1996年打赢价格战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他们自己也伴随着联想的发展而发展,其中部分经销商很快成长为国内最著名的大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