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与客户需求竞争

以颠覆式创新之父闻名于世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与他的研究伙伴,提出了颠覆式创新公司发现客户需求的一个崭新视角-客户任务视角。(注7-9)

在研究客户需求时,采用“客户任务视角”会让你发现一个一直隐藏在普遍现实中的深刻逻辑:关于“客户为什么会购买某一款产品?”这一问题的终极答案。

以往回答这个问题时,人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给出的答案无非是诸如“我的产品性价比高”、“我的品牌响亮”、“我们售后服务好”等等。

但事实上,这些回答和客户有什么关系呢?性价比当然与客户有关系,但如果客户没有类似的需求,再高的性价比也不能给你带来生意。你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有什么本质上的关系吗?除了他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少花费一点心思来分辨之外,品牌还能给客户本身带来什么真正的收益吗?

服务好,那是应该的。特别是所谓的售后服务好,更是企业的本分。客户之所以需要你提供“售后服务”,原因是你的产品在出厂的时候就没有达到最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在保修期内,它才会出问题,客户才需要售后服务。

实际上,很多商家所提供的售后服务广为诟病,能做好的没几家。而且,一旦产品需要售后服务,往往会给客户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答案都不是真正的答案,离本质甚远。

那么,客户到底为什么会购买某一款产品呢?客户任务视角给出了更为可信的答案:客户之所以购买你的产品,是你的产品能够帮助他们完成那些他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为什么客户会买单?”我们就能理解地相当透彻了。

【案例】:客户的任务

为什么客户会购买一款智能手机?客户是为了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所以,智能手机平台必须搭建一个相关的应用工具市场。这样一来,想完成和别人沟通任务的人,可以用即时通讯软件;想要浏览文档的人,可以下载相应的浏览器和搜索软件;有人要完成线上工作的任务,所以,他必须要有办法使用文字编辑软件和视频会议软件等。

为什么人们会到一家餐厅吃饭?-是为了完成让自己不用忍受饥饿的任务。同时,人们希望能让自己以更好地方式,比如获得美食,来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为什么某些人会为了健康餐而付费,他们要完成“让自己保持健康”的任务。

每个客户都有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他们所谓的需求,围绕着他们的身份以及形形色色的身份中,他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他们可能是父亲、也可能是母亲、肯定是某人的子女;他们是公司或者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是独立的工作者或者是程序员、医生、护士、教师等等。不同的社会分工,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所要承担的各种常规性任务。

同时,生活场景的切换,环境的变化,又会让人们产生非常规的任务。比如,某种病毒传播泛滥时,人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就必须要对自己的皮肤、衣物进行消毒。冬天,人们就产生了保暖的任务。到了夏天,如果你卖能让人保暖的皮衣,就不如卖清凉的泳衣更能获得客户的青睐。这也是因为他们在“夏天”这个场景中,产生了要“保持凉爽”的任务。

就像锤子和钉子不是为了墙上的洞,而是为了完成“在墙上挂东西”这一任务一样,每个任务都会有更好的方式被完成。

如果你拥有“客户任务视角”,用它来观察客户的需求,并能采取更好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时,你根本无需担心竞争的发生。

缺乏这一视角的竞争对手,根本不知道你在干嘛!!

更进一步,客户任务视角为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捕获用户行为习惯提供了思维上的指导。客户社会身份的方方面面和生活场景的常态和变化,决定了他们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产生的需求。

如果你能运用客户任务视角来分析所取得客户行为数据,就能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现在很多电商公司仅仅将大数据用于向客户兜售新产品,或者投放广告来获得利润。这使得大数据的价值并没有被深挖出来,也没有被合理地应用。

创业公司在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以及应用上,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试想,如果我们可以将客户的行为数据用于分析,发现某一类社会角色所必须承担的任务。然后,以分析的结论来指导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那将会带来多少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些新产品和新服务,将会给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让人们专心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被琐事纠缠。

此外,以任务视角分析大数据还可以指导很多行业进行改善。比如它可以帮助改善教育,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方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意味着他们将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举例来说,同样是要掌握关于牛顿第二定律F=Ma的知识,有些孩子喜欢“观看”生动的视频,有些喜欢“听”,还有一些更希望能够动手操作一下,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公式。如果你能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工具,让每个孩子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填鸭式”教学,那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客户任务思维,可以让你完全无视竞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积累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形成一个极其珍贵的“竞争真空期”。在这个时期,所有的对手都在观望,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明白你创新的视角。

这难道不是天赐良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