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一书内容丰富而庞杂,整体上归于大道。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述其源流云:“《鬼谷子》实际上是继承了部分《老子》《庄子》的思想,又总结了包括了孔子、子贡、墨子在内一些知识分子游说从政的经验教训,以及孔子之前叔孙豹、晏婴、子产、叔问、子大叔等人进行外交活动、外事交涉、陈述辞令、劝谏君主等的经验的。”【1】
其中言内圣之道的《本经阴符七术》多黄老道家思想(不同于老庄及后世杂神仙家的道教)。许富宏先生写道:“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现,黄老之学备受重视。《鬼谷子》中的《符言》《本经阴符七术》中有许多论说与黄老之学也是相通的。”【2】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言心法,共分七篇。其中《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三篇论及养心之道,《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四篇论及用心之道,这种区分弥足珍贵——因为诸子言内圣,多只强调养心之道。
柳宗元称其“怪谬异甚,不可考校”——所怪者,非《本经阴符七术》,实柳公也!
《本经阴符七术》称“本经”,南朝陶弘景(456~536年)注云:“由本以经末,故曰本经。”《本经阴符七术》言内圣修行,由中以制外,故有“本”之称。《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心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很难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是没有的事。这就叫知道根本所在。
儒门《大学》何尝不是“本经”!
《本经阴符七术》称“阴符”者,陶弘景注云:“阴符者,私志于内,物应于外,若合符契,故曰阴符。”此言心性与物性相通相合的关系,如符契一般。符契,也称符节。是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传达命令时,使臣的符与将帅的符相吻合,命令才有效——作者是以两半符喻内心与外物。
心物一贯的关系,《中庸》有更为生动的论说:“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生命;能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生命,人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儒门《中庸》何尝不是阴符之术!
据《战国策·秦策》和《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受到家人鄙视,发愤研读《太公阴符》之谋,得其精髓,终成一代纵横大家。《史记·苏秦列传》把《太公阴符》叫作《周书阴符》,我们无法考证这类书是不是《本经阴符七术》,但苏秦学纵横之术,研习其心法当是确信无疑的——诚如后世儒者研读《大学》《中庸》。
在世人心中,《大学》《中庸》为大智慧,《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却成了“蛇鼠之智”,悲夫!
【注释】
【1】见赵逵夫教授为许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所写的序言,第7页,中华书局,2009年。
【2】许富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鬼谷子》前言,中华书局,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