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珠宝品牌,基本上都是渠道品牌,周生生、周大福、老庙、亨得利等。这些品牌的消费者驱动力,核心是产品的正品保证,其次是珠宝的款式设计,却很少是品牌驱动。这是一个需要中国珠宝企业深度认知的重要问题。
最近5年,受到跨国珠宝品牌梵克雅宝、卡地亚、蒂凡尼、永恒印记、戴比尔斯等营销的启发,本土珠宝品牌开始在品牌定位、设计、传播等方向,打造产品特色与品牌个性融合的“新品牌”。不再简单地强调产品的品质、尊贵,而是讲述品牌的情感故事,挖掘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性关系:谢瑞麟TSL——要爱,就要爱下去;I Do——用珍稀的,为珍惜的;内地的珠宝品牌则基本上没有摆脱山寨模仿的根性。
珠宝的属性是稀有珍贵,天然的奢侈品。黄金、玉(含翡翠)、钻石各自有成熟的品级鉴定体系。理论上看,产品的定价取决于品级,品牌的差异除了取决于产品等级(黄金的克重、钻石的重度与净度),影响消费者购买的还有设计、造型、做工、零售渠道、服务、传播媒介等要素。
如果上述要素都具备,品牌,即一个注册商标及其符号(LOGO为核心的识别体系)、其诉求、创意构成的“软实力”,对消费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本土企业会说,品牌代表档次,档次背后是历史、血统。如梵克雅宝、卡地亚与欧洲皇室的历史关系,蒂凡尼与奥黛丽·赫本、伊丽莎白·泰勒等好莱坞明星的关系。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欧美珠宝品牌能够活在今天世界的本质原因:如果品牌的差异仅仅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等级,那么本土品牌只要用最高等级原料,就能变成让顾客情有独钟的品牌。
事实否定了珠宝“等级等于品牌”的观点:周生生、老庙卖的仍然是“保真”两个字,不是蒂凡尼的“梦想与承诺”;中国独有的玉石翡翠市场,有一大堆品牌(七彩云南、昆玉、和田玉、石头记、玉缘、张铁军等),都不乏稀少珍贵的高等级产品,却没有一个给自己的品牌进行定位,建立与消费者之间“非此不买”的品牌关系,包括是通灵翠钻Tesiro“为下一代珍藏”这种山寨百达翡丽手表的创意。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的背景上,如果中国迎来史无前例的100年和平或永久和平,本土的珠宝品牌难道要等100年后还说自己没有历史、没有明星、没有血统吗?本土企业从现在就可以有所作为。
蒂凡尼的历史最早是1937年,赫本出演《蒂凡尼的早餐》是1961年,正是二战后的恢复期,与今天中国的历史阶段是有相似之处的。I Do让李冰冰、林志玲参演电影《I Do》(我愿意),是借鉴《蒂凡尼早餐》的一次品牌营销尝试,但似乎只起到了提高I Do品牌知名度的作用,这个植入广告并未给I Do注入品牌灵魂。
本土珠宝品牌将本国奢侈品消费者拱手送给跨国品牌,差距不在实力、购买力,而是品牌化的思维与运营能力,是本土珠宝企业“有品无牌”的经营惯性。
本土珠宝品牌如何摆脱渠道品牌、有品无牌的思维惯性,引入“符号驱动的品牌化战略”,即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图腾式崇拜,或仰慕、心仪的情结?中国男人不是都喝得起或喝过茅台,但茅台作为中国白酒之冠的品牌印记,却像胎记烙印在中国男人的心里。
从白酒、葡萄酒、洋酒到珠宝、手表、皮具、服装,都会形成一个等级清晰的品牌金字塔,这是相关企业品牌运作在消费者意识(或心智)中的投影,这就是品牌运营所要实现的目的。显然,品牌化战略是一门跨越产品属性、行业属性的专业学问,不是产品价值够高,就会自然产生品牌。
品牌化是一种战略思维与方法论,即我们所说的“符号驱动的品牌化战略”。品牌符号论相对于品牌与产品的区别都分辨不清的品牌观,无疑是一个进步;懂得品牌符号元素的设计与体系,比心血来潮的品牌设计,也有了本质的进化。但品牌符号论的核心不是品牌元素的设计,而是真正提供一个方法论,让品牌元素、品牌符号体系成为驱动消费者认知,并会产生购买行为的引擎。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情感,情感的形式是符号,符号的核心是风格。风格才是驱动万千消费者的真实动力。风格类型代表着品牌的气质,吸引具有相似审美偏好的消费者的认同与偏好。这是符号驱动的品牌化战略的核心。
品牌的顾客认知状况与产品的销量结果之间,有切实的正向关系。品牌符号化系统的识别性、美誉度、记忆度这些品牌运作的专业化成果,是建立顾客认知的主要内容,也是品牌驱动力的核心。
品牌的识别性并不只有视觉,即可视化(虽然视觉占据80%以上的感官印象与记忆),还有可感化:星巴克的嗅觉、哈根达斯的味觉、哈雷机车的听觉、1436羊绒的触觉、南方黑芝麻糊“哎——”的听觉等,以及对语词或景物关联的思维感知:耐克的Just do it,万宝路的牛仔,雪花纯生与中国古建筑,剑南春与大唐盛世场景的挂接等。
关键的问题于是呈现出来:品牌与感官知觉及(或)思维认知要建立起一种牢固的关联,用什么将跨越不同感觉的品牌形象或认知印象建立起来?关键词语、销售(市场生动化)、传播、设计、TVC创意,这些顿时变成通向统一的品牌识别性道路上的问题。
如果缺乏统合这些品牌要素的“宪法”(品牌之道),品牌必将呈现杂乱、多变、不协调的分裂情形。这正是中国品牌五种普遍病症的根源:
(1)传播:有广告,无资产。
(2)诉求:有创意,无统一。
(3)视觉识别:有特点,无风格。
(4)LOGO(核心识别):有形象,无品位。
(5)品牌架构:有延伸,无边界。
终结混乱、统摄品牌元素的,必须是一个确定的元素,这个元素要兼具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双重特性,并可以定义其他元素:这就是风格。其作为艺术核心的概念向商业生活的延伸——品牌消费(即认牌购买)的心理驱动力,就是消费者对于非实用的美学感受的偏好。风格这个审美与生活方式概念,就是品牌的核心DNA,就是品牌的“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本源于一。风格即品牌之道,即品牌运作之“一”,由此而生形式(符号体系)与内容(品牌定位)之“二”,然后是品牌VI识别、诉求口号、产品形态之“三”,最后是市场生动化应用、多媒体传播之“万物”。这是强势品牌运营的阶梯与闭环。
以风格为核心,才能统摄品牌符号的形式(视觉设计)与内容(味觉、触觉等与视觉的通感设计),使其具备内在协调性。风格同时也是品牌识别与时俱进调整的前提。有风格定位的品牌,才能避免识别分裂症与混乱关联病。品牌资产的累积性生成才有坚实基础。
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本土珠宝要真正做品牌,必须认知什么是风格、风格的类型有几种、不同类型风格的人群特质、风格如何转化成设计定位、设计定位怎样指导品牌设计。经此风格战略定位五步法,品牌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有竞争力、有驱动力的风格——这种品牌战略定位与强调概念、语言的品牌定位相反,是一种以可视化为依归的品牌操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