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人才大数据”分析模式的班组人员配置

1、岗位竞聘

在2017年城东公司岗位竞聘中,员工董某、高某和安某竞聘运维检修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岗。利用“人才大数据平台”,从ERP系统中提取员工工作年限、学历、考试成绩等基础信息;从健康管理系统中调取员工身体健康数据和心理繁荣指数;在审查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人岗匹配平台对竞聘候选者的内在素质、管理素养和专业能力进行匹配分析,将测评结果进行排序。其中,高某内在素质匹配度达到了87.4分,管理素养匹配度达到87.2分,专业能力达到92.5分,综合达到了人岗匹配分级标准中的“优化配置”级别。此外,高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符合应聘岗位需求,因此通过综合分析比较,最终高某与竞聘岗位匹配程度最高,符合上岗条件,调入竞聘岗位。

表2-1竞聘上岗员工岗位竞聘评价结果

序号

姓名

原竞聘方法

人才大数据评价得分

竞聘结果

工作年限

学历

上级评价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专业能力

管理素养

内在素质

1

高*

5年

硕士

……

93

80

92.5

87.2

87.4

上岗

2

董**

7年

本科

……

89

82

90.8

84.3

80.7

--

3

安**

4年

硕士

……

92

78

88.5

82.6

77.9

--

2、团队配置优化

运用“人才大数据”进行团队配置优化时,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精细化人岗匹配,科学评估和测量员工能力素质,从业务需求出发,结合员工内在特质,优化岗位配置,提升适岗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专业管理效能显著提升。例如,业主项目部是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管理任务的基建管理机构,围绕团队职能,设立了建设、协调等七个岗位。为了进行团队配置优化,首先,城东公司形成了两个业主项目部人员配置初步方案,通过对初步配置方案进行团队内在素质/特质分析,发现方案一团队偏向规范稳定型,强调凝聚力和团队合作,严谨务实,开放积极,能很好地对细节问题进行组织和管理,善于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处理现实问题,适合从事执行和监控类的技术实践类工作,满足业主项目部工作职责需要,最终选取该方案。

图 2-9 第一项目部团队配置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