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你是要控制还是绽放

林枫有机会深入接触了另一家创业型企业,这家企业在经营还没搞好,事情还没做好的情况下,公司CEO一心想着“整人”的事情,一直在内部整改,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为了整改而整改。

林枫和这家企业的CEO沟通,建议其先把事情琢磨好、做好、整好,而不是事情都没想好和做好,就去找人的问题、整改人的问题,只会把公司整得元气大伤。

这家公司太关注问题、太关注价值观、太关注人了,应该更关注事情、项目、发展,更应该关注激发人的潜能。应该要进行正向领导,而不是负向领导。

在企业发展中,组织中有的问题是会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优化,有些进步是自然发生的,不用人为破坏规律。林枫认为,这家公司最应该转变的是思维,要从问题思维转为发展思维。

企业很容易走进的误区是缺乏理性治理的意识,不是以事论事,而是一碰到问题就上升到对人的价值观的评判上。

其实,这里面藏着企业管理者的一个深层问题,就是管控欲太强。

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容易进入一种向下管控的模式。于是,领导人的思维,公司的管理制度、机制与流程都是以管控为主,这会大大约束下级机构及员工的积极性。

管控,是倾向于认为人性是需要约束的。

有适当的管控是需要的,但如果过度,就会形成压抑的、要求服从、控制的氛围与风格,员工会战战兢兢的,不敢创新,无创造力。

而管控的反面是服务、支撑与信任,其基调是开放的、积极的、鼓励的、激发的。

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能借助组织的力量完成单凭自己无法完成,甚至根本无法想象的伟大事业。因此,通过工作为组织,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是成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工作,参与创造伟大的过程,也是人生真正的快乐之一。

掌控还是绽放,往往与领导者的性格有关。性格决定命运。你是战略性思维还是战术性思维,你是一种扩张性、激发性的人格,还是一种收敛性、压抑性的人格,是造成领导风格差异的分水岭。

组织环境也可以塑造人,营造简单直接、做事的环境至关重要。赫尔伯特-西蒙说:“人作为行为系统是简单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人所身处的环境的复杂性的反映。”

HR高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公司管理政策,特别是推动各业务部门制定工作目标、过程绩效管理、结果激励等,这里特别要注意导向的问题。

HR高管可以经常问自己,公司制定这个政策的导向是基于控制,还是绽放?是起到“使能”的效果,还是“抑能”的效果?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掺杂了人性。

林枫还了解到,这家企业CEO把预算、指标、考核、流程管理机制等工作全部交给财务部门来设计,结果发现由财务部门设计出来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管控,大家被管得死死的;财务部门还开发了一个系统,要求公司全员每天都要填写工时,说明每一个小时是为哪个部门服务的,服务的价格是多少,以便把费用结算到这个部门上……整个公司的人都被这个机制“绑架”了,这是把人作为机器一般对待的管理方式。

其实,所谓职能部门(如财务、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是原材料,真正炒菜的是业务部门,要把炒菜的“铲子”交给业务部门,给他们灵活施展的空间。

我们的政策、制度、流程、机制要有一定的“柔韧性”,在总体的约束条件下能够适应不同场景,有可腾挪的空间,不然就过于脆弱了,政策设计要考虑“反脆弱”的效果,充分考虑个性化特点。

有一位名人说过一句话:“对那些有梦想、有激情、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不要给其野心设限,让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公司内有各种经营管理团队,我们要支撑各经营团队各自绽放,协同发展,各自绽放,相互协同与赋能,不要只是强调竞争,而要讲究竞合(既竞争又合作)。

你要呈现的是领导强,还是员工强,这个出发点很重要。如果要领导强,领导扮演的可能是交通警察的角色,四处随时指挥;如果领导扮演的是农夫的角色,就会在庄稼需要的时候施肥、灌溉、喷洒农药除虫等,大部分时间都让作物自然生长。

组织要构建一片土壤,提供肥料的支撑,让生长在其上的各种果树、花草等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尽情绽放。领导者就像园丁,只是给予阳光、雨露,修剪一下枝叶,帮忙抓一下虫子,让园子里的植物能够茁壮健康成长。最后,进入万物高贵、各自生长的状态。

组织不是磨灭个性,而是需要每一个人通过专业化、职业化酣畅淋漓地挥洒自我,而这一切又根植于组织内部高效的分工和协同,根植于公平、平等的组织文化。没有肥沃的土壤,开不出璀璨的花朵;没有个人的绽放,土壤也失去了意义。

万物高贵,各自发展。我们要实现农庄式的管理,领导要学会“退位”,自己做“土壤”、做“大地”、做“农夫”、做“背景”、做“衬托”,把舞台交给员工,让他们施展才华,让他们去绽放。

而个体激活的关键,是实现每一个行为都是被可视、被记录、被跟踪、被关注、被评估、被激励、被反馈的。比如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就可以通过对销售工作全员化、移动化、网络化来实现。

另外,通过员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来达到这个效果,通过管理员工经历的一个个工作岗位,或者参与的一个又一个项目,不断激发其潜能与创造力,从员工自身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帮助其串起一个个职业发展的阶段,不断攀爬职业的高峰。

因此,我们应该给管理者与员工松绑,看每一项措施是否正向激活管理者与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