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建立一张人才引进清单

(1)异曲同工的人才工作思路

在一次数百人参加的人才论坛上,深圳某区人力资源局负责人提到该区建立了人才引进清单,目的是吸引全球“高尖精缺”人才加入该区经济建设,清单上的这些人才对该区的战略发展、产业升级有特殊重要意义。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们提出了打造“引才、育才、留才”全链条,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三方面上下功夫、出实招、做实功,精耕细作人才服务——这些工作,和我们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何其相似。为了引进“高尖精缺”人才,他们会逐渐减少对人才引进的约束和限制,去掉隐性的门槛,让人才引进工作便利化、个性化、开放化,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营造技术人才氛围,让人才不仅有归属感,更能够持续成长。

他们其实是把重点引进的人才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并通过专门的项目,把其运作、管理起来了。以上的这种列人才清单、专项管理的方法很值得我们企业借鉴。

(2)从业务梯次到人才梯次

记得我在华为工作的时候,有几年的时间是在海外,每年有近三个月的时间,所在的海外公司会专门讨论公司的战略规划,从公司的业务战略再到组织人才战略;而在人才战略这部分,一定会做一件事情,就是列出公司战略发展所需重点引进的人才清单,主要是公司要发展的新领域人才,并明确具体的岗位、条件要求、数量、投入部门及项目等。这些人才如果仅是从今明年的经营管理需求看,并非马上需要,但是从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甚至未来五到十年发展去看,却是必须战略性进行储备、培养和发展的。

我们看看这个人才清单背后的逻辑。公司先把内部的业务分成几类:成熟型业务、成长型企业、孵化型业务、探索型业务。这几类业务就像海浪一样,后浪紧随前浪,永不止息,这样公司才有永久的发展能力。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还惦记着别人的。——这就是战略思维。而这些不同梯次业务的发展,都缺少不了不同梯次人才的支撑,如果某一梯次人才支撑不上,业务的落地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滚动地每一年都往前看三年,先看业务发展的三年,再看人才发展的三年,然后每年列出人才引进的清单,并坚决把这些人才引进来,让他们在公司内部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到后来的可堪大用,发挥出较大商业价值。

人才工作是一项慢变量,必须从长计议,从近着手,用时间的力量逐步去改变。

(3)个体职业发展也可列清单管理

不仅对企业,对我们个体的职业发展也一样,是个慢变量,要做好规划,看未来三年我们要达到什么职业发展目标,然后提前规划、逐步落地实现。这个时候,列清单的方式也是很管用的:

你所需要的历练、经验清单(比如承担什么岗位、项目、角色等);

你要学习的知识清单、培养的技能清单(比如看什么书,学什么技术等);

你要连接的资源清单(比如认识什么人等);

你要达到的成果清单(如输出方案、写文章、项目成果等)

……

然后,把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件从设想变成现实,你的职业目标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