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做2号人事部的经验,我认为商业模式的消费者化有两点:
一是服务需要跟随用户。
B端产品,本质上售卖的是解决企业需求的服务,而服务是跟着用户走的。在互联网时代,90后员工大量涌入职场,他们的普遍需求是轻量化、简便化、高体验度。
一个笨重粗粝的系统丢给他,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来就是你卖不掉。近些年,传统的大型管理系统越来越式微了。
为了跟着用户走,我们做了不少跨出自有产品以外的东西,并如同一个C端产品一样关注用户的时间在哪里、使用习惯在哪里等。例如此前企业管理者实现信息化的痛点之一是如何说服员工下载App或者独立客户端,然后还要教会大家使用,这个门槛太高让大部分客户都望而却步。
我们却注意到企业员工都在用微信,企业也多半有自己的各层级微信群,所以就积极开发了基于微信的小程序服务,推出了审批小程序、WiFi小程序、考勤小程序等,把员工经常会用到的管理环节从2号人事部上摘出来,放到微信里面。
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微信是人人都有的,而且人人都会用,用户不用专门再去下载一个APP,也不用付出学习成本,在他现有的经验和使用场景上,很容易就能把打卡、审批这些事情做了,而且效率提高了很多倍。结果就是,我们的小程序出来以后,首月用户就突破了10万。
二是推动用户用C端的习惯来付费。
企业级服务,要转化一个付费用户非常难,因为买单的和使用的经常是两个不同的人,这种别扭感总是让成交周期拉得很长。2号人事部是人力资源垂直领域的SaaS,给我们买单的是企业,用的人又是HR,各种审批走下来,流程必然会拉得很长,后来我们基于自己的互联网基因想到了别的办法,就是培养用户自发购买的习惯,然后再去企业内部走报销账目,成交周期就缩短了很多,甚至有些单子不需要我们人工参与。
在产品上,我们设置了商城,上架社保代理、背调、测评、企业短信等商品,完全用电商的模式来运营,用户可以自己查看/介绍/了解商品、自己走完从浏览到付费的整个流程,而不是“让专业销售对接客户”的传统B端销售模式。
尝试的结果是,复购率非常可观,经常会有企业的HR反复购买了我们的多个产品,而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任何的人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