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支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组织应考虑以下两点:

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

b)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2 人员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要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控制其过程。

7.1.3 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和维护过程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注:基础设施可包括:

①建筑物和相关设施;

②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③运输资源;

④信息和通信技术。

7.1.3.1 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

组织应使用多方论证的方法,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缓解方法,来开发并改进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

在设计工厂布局时,组织应做到以下几点:

a)优化材料的流动和搬运,以及对场地的增值利用,包括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在适用时,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

b)应开发并实施对新产品或新操作的制造可行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制造可行性评估应包括产能策划。这些方法还应适用于评价对现有操作的提议更改。

组织应保持过程有效性,包括定期风险复评,将其运用于过程批准、控制计划维护(见8.5.1.1条)及作业。

准备验证(见8.5.1.3条)期间作出的任何更改。

制造可行性评估和产能策划的评价应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见ISO 9001第9.3条)。

注:

①这些要求应当包括对精益制造原则的应用。

②这些要求如果适用,应当应用于现场供应商活动。

【理解】

(1)IATF标准中7.1.2条款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分配,定出岗位人员配置表。根据各岗位人员产生的价值来进行配置,核算员工每天能产生多少效益,无效工时是多少,能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

(2)管理评审时,要评审现有车间与仓库布局的合理性,是否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物料的搬运,体现精益生产的原则。制造可行性评审要评审产能是否充足,人、机、料、法、环、测的可行性。

(3)在APQP中,多功能小组要评审生产线布局的合理性和产能是否充足。

(4)此条款要提供的证据:

①车间物流图。

②设备设施清单。

③特种设备年检证据。

④设备保养计划及周期性检修计划、检修保养记录。

⑤设备日点检、周月年保养记录。

⑥设备易损件清单。

⑦关键设备CMK评价记录。

⑧设备设施年度维护保养绩效报告。

⑨人员配置表。

⑩车间布局评审报告。

⑪关键设备的MTBF报告、设备MTTR报告、设备稼动率报告。

(5)设施设备过程,此过程相关IATF条款:7.1.3基础设施,7.1.3.1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8.5.1.5全面生产维护。

(6)外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设备保养计划没有依据保养手册进行;易损件库存不足;设备故障频繁,但没有应对措施;关键设备的稼动率低。

【作用】

(1)没有基本的资源是做不好事情的。现代企业要轻资产、重技术,但没有基本的资源,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会想:“这个老板格局太小了,永远做不大,跟着他没有前途。”做企业要开源节流,但不能走向极端,把成本控制得过低,企业会无法良性发展。固定资产增加时,一定要考虑利用率有多高,可否采用应付账款模式。

(2)如果想提高竞争力,企业必须引进一些自动化生产设备,精度高,节能,性能稳定,可用性强。引进一些管理软件,如办公智能软件,减少对纸质文件的依赖性,同时通过网络加强沟通,加快信息流的速度。引进一些ERP和扫描软件,加快工作流程的速度,如采购流程、生产计划流程、进出库流程等,减少办公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管理费用,缩短交货周期。

(3)车间布局一定要顺流,尽可能减少逆流,减少搬运距离和时间。车间布局也要考虑各工序之间的影响。车间布局要与公司的经营计划相吻合,生产部门要利用空间增加产能,同时要考虑半成品周转的方式,有的是成批周转,有的是少量周转,要减少半成品周转的距离、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尽可能使用全自动流水线。

(4)设备需要保养。出现设备故障和产品品质问题基本上是因为设备保养不到位。一些企业设备保养就是在保养表上打钩,没有实际动作,欺骗客户与认证公司,害人害己。企业不管有多忙,设备一个月要停机检修、保养一次,如水平度、温控、润滑、清洁等。

【落地】

(1)每年年底,根据整体外部大环境、公司的优劣势制定经营计划,其中包括各部门人员配置计划,严控专职人员数量,列出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表。

(2)每年年底,在年终总结会议上,要评审设备设施布局、人机工程、搬运方式,减少各种浪费,保护员工安全及提高员工作业的舒适度,形成车间布局评审表,参会者包括工程、品质、生产、业务、财务等部门的人员。

(3)在每年的年终会议或专门的设备会议上,要对设备的故障频率、精度进行评审,形成车间设施、设备改善方案,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稼动率。

【模板】

(1)三级文件××-03-47 设备预测性维护指导书【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三级文件】

(2)程序文件××-02-24 设施设备控制程序【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二级文件】

(3)三级文件××-03-08 CNC火花机保养控制卡【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三级文件】

(4)四级文件××-04-034 设备设施验收单【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

(5)四级文件××-04-035 年设备保养计划【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

(6)四级文件××-04-036 易损件清单【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

(7)四级文件××-04-037 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

(8)四级文件××-04-038 设备维修申请单【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

(9)四级文件××-04-039 设备履历表【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

(10)四级文件××-04-087 车间布局评审表【参见本书第二篇研发工程部统筹四级文件】

(11)四级文件××-04-086 CMK报告【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

7.1.4 过程运行环境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运行所需要的环境,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注:适当的过程运行环境可能是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物理因素的结合。

①社会因素(社会和谐稳定);

②心理因素(舒缓心理压力、预防过度疲劳、保护个人情感等);

③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清洁度等)。

由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这些因素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7.1.4.1 过程运行环境——补充

组织应保持生产现场处于有序、清洁和维护状态,以符合产品制造过程的要求。

【理解】

(1)在制造行业主要关注物理环境,比如温度、湿度。还要关注是否有尘埃,是否会产生静电,这些因素会影响产品品质和测量结果。

(2)有些特殊物料要储存在特定环境下,比如冰柜里面的温度、湿度要点检。仓库、测量室、特殊车间要关注温度、湿度,以及是否产生静电。

(3)物理环境还包括清洁度,比如产品的清洁度,周转箱的清洁度,工作台面的清洁度,机台模具工装的清洁度。

(4)此条款需要留下的证据:

①温湿度点检表。

②静电点检表。

③尘埃测试记录。

4)5S检查记录。

【作用】

(1)企业都有库存,有库存就得具备库存条件,有的产品对温度、湿度敏感,有的产品对静电敏感,我们要识别储存条件,控制储存条件,防止产品变异,造成材料浪费。微利时代的利润都是节省出来的,所以车间、仓库、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识别环境风险,并通过建立文件、表格、看板进行控制。

(2)控制车间、仓库、实验室中所有设施(工作台、设备、周转箱等)的清洁度,就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产品的清洁度。如果产品不洁净,客户不会购买,谁愿意购买一个有瑕疵的产品?

(3)有些行业清洁度特别重要,如玻璃盖板丝印行业,要严格控制地板、防尘服、周转车、周转箱、机器、半成品的清洁度,因为尘埃会导致大量丝印不良。

【落地】

(1)建立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实验室控制程序、仓库控制程序,明确温湿度、清洁度、静电、尘埃要求,先提供资源,如防静电皮、冰箱、货架接地等。

(2)建立点检机制,如温湿度点检表、静电点检表、尘埃点检表、设备点检表、工装模具点检表、5S点检表,且这些表全部要可视化。

(3)建立稽核机制,一周随机稽核一次,PK结果排名,适当问责,稽核的目的是让制度落地。

【模板】

(1)四级文件××-04-107 温湿度记录表【参见本书第二篇PMC部统筹四级文件】

(2)四级文件××-04-152 设备日常点检表【参见本书第二篇生产部统筹四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