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父母认为,是父辈们的误导造成了他们现在工作的痛苦,所以他们下定决心不再对自己的子女做同样的事情,并决心帮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创造条件让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惜这种决心和行动的有效期仅停留在孩子们上小学之前。
一旦孩子上了初中,父母的想法就会突然发生变化。高考临近时父母想的更多的不是选择哪个专业而是哪所大学,不是从事哪种职业,而是进入哪个公司。认为子女的前途问题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决定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管好孩子的成绩。但是结果却是残酷的,如此选择的学校或专业并不为孩子喜欢,许多学生会通过复读或者插班重新选择专业。
为了给子女们选择有竞争力的职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父母的职业观。大多数父母都会把眼下热门的职业当成子女的前途,可是现在看起来有前途的职业十年后又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呢?它是否符合孩子们的兴趣和性格呢?不管别人说它多么有前途,工作中总有优劣之分,只要它不符合自己的性格,总有一天会被出局。
IT领域是当下的朝阳产业,和它有关的职业也被人看作是很有前途的工作,受到人们的追捧,而几年后最有可能完全消失的的行业也正是IT业。IT工作和其他行业不同,不可能一蹴而就以逸待劳,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因此不能因为IT业是朝阳产业,而不顾孩子的兴趣把他们推向这个行业,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为了让孩子有竞争力,应该让他们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即使是夕阳产业,如果你在这个领域具备突出能力,依然能够取得成功。重要的是孩子们有多么喜欢他们的工作,能否做出成绩。而不是现在这个工作多么受社会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熟练度是决定年薪和职位级别的主要标准。可是在未来社会,所有职业都会实现标准化,个人力量的差异会大幅缩小,不管是一年还是十年,在熟练度上不会有多大的差别,人们就会变成像系统零部件一样的东西。如果不想如此,就需要具备别人所不具备的知识,不断开发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因此,我们更应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在未来的职业中,个人喜好度比社会评价更重要,选择职业的标准将是“不受时间和组织限制的事、感兴趣的事、既道德又能给别人带去幸福的事”。正因为如此,未来学者们并没有给医生和律师打出高分。创造性、人性、自律性、兴趣和快乐是未来选择职业的标准,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医生和律师行业的话,他们很难得到高分。因此,不能以自己这一代的价值观,将子女的人生拴在日后的夕阳产业上。
不仅孩子的前途是这样,上班族也一样要看清职业的巨大变化。跳槽虽然是应当慎重的事情,但是当自己的职业看不到未来时,就有必要当机立断找一份终身职业。随着职业的变化和终身职场的消失,辞职渐渐被人当成是有能力的象征。当然,“工作游牧民”式的不稳定的职业状态是不可取的,但是也不提倡死守看不到前途的工作,在自己被解雇前或者所从事的职业沦为夕阳职业前,有必要主动跳槽或改行。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终身职场消失、人生被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于跳槽次数的增加,终身的工作时间长于在某一个组织内活动的时间。如前所述,过去退休就意味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结束,但是如今四十岁中期就要面临巨大的辞职压力,这意味着辞职以后还要持续数十年的经济活动。
另一个原因是在许多领域不断增加的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对职业的忠诚度超过对公司的忠诚度,所以他们会频繁更换工作。出于相同的原因,理工科研究院、咨询界人士、新闻工作者、教授、医生、会计师和律师们的辞职也很频繁。由于他们对职业的忠诚胜过对公司忠诚,所以在工作不合心意或者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他们就会辞职。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即使考虑到终身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人生的后半段也和前半段一样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不为自己退休或辞职后的生活做准备,四五十岁以后很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为此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第一是再找一份新的工作,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工作单位努力工作之后,到了四十多岁左右要么去读法学院,要么攻读MBA课程,总之换一个工作环境开始新的工作。由于换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MBA、法学院和医学研究生院,对他们来说这些教育并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凭借前半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和人际网络打下的基础进入相关领域,或者学习能够提高附加值的方法,就能创造终身职业。
第二是寻找可以与目前的工作并行的新工作。可以把手中的工作当作兼职,或者增加一天的工作密度,同时干两份以上的工作,即“双重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去做厨师、体育教练、导游或经营管理咨询人士,或者开一家生啤专卖店、饼屋、SOHO或大型购物中心。有很多人干脆转行,把第二职业变成了全职,对于他们来说,拥有双职业就是向终身职业转型的过程。
第三是挑战有社会意义的工作,也就是在非营利性机构工作。在第一份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部分人做出了这种选择,医生、企业家、咨询界人士、教授或律师等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在人生的后半段加入非营利性组织开始了新的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是致力于青少年保护事业的姜智远律师和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
姜智远律师曾是首尔高级检察厅的一名检察官,后担任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委员长,为青少年问题开展过各种社会活动,之后辞掉检察官一职,创办非传统性学校,全身心投入到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积极启动“爱心住房运动”,参加国际人类栖息地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帮助世界贫困地区做出了巨大努力。此外,卡特总统还设立“卡特中心”,担当了国际和平使者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们一样,在人生的后半段收获了有价值的果实,解决了前半段人生留下的问题。拥有辉煌的后半生并不是偶然的,为了使后半生更有价值,应该在前半生做出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应该努力找到终身职业。
职业的大变革已经开始了,只是我们还没有感受到而已。正如感到疼痛方知病入膏肓,当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大变革时,我们就已经无法承受职业的冲击了。如果你不想遭受变化带来的损失,就应该主动变化或者主导变化。如果你计划找一份终身职业,为后半生做好准备,那么就请赶快行动起来,如果四十岁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未来将会饱受时代变化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