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销商意外死亡带来的思索

离开第一线的营销岗位已经有三年多了,回顾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很多人很多事都慢慢从我的记忆中淡去和消失了,但有一个人的名字却一直忘不了,他的英容笑貌也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我原来服务的公司在温州的经销商——陈老板。不过,我已经无缘再见到他,陈老板已经在6年前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仙去了,确切地说这次意外跟销售我们公司的产品有很大的关系。

 

2001年我还是公司在浙江地区的区域经理,使我倍感头痛的是温州一直没有合适的经销商。我们的产品特征是:体积大、质量重、运输成本占价格较大的比重。同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经销商利润率不高,主要靠走量挣钱,小的经销商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这就决定了选择的经销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必须接受厂家船运到货,因为其他运输方式比如:汽车或者火车的运输成本会对经销商的到货价格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你比竞争对手价格高一点,都会使客户掉头而去,选择其他。

 

而能接受船运到货的经销商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因为我们公司的信用政策从来是款到发货,同时又必须能有相应的分销和铺货能力。虽然也曾按照公司规定的经销商标准去寻找合格的经销商,但此时我发现,只要能满足一条,拿出一百万现金来买我们的货,这样的经销商就不好找。最终只能靠当地一些小的经销商从宁波经销商处汽车调货来维持,由于价格没有吸引力,销售就可想而知。我们浙江的三大市场:杭州、宁波、温州本来应该三足鼎立,但现在却是跛了一只脚,为此,我绞尽脑汁但一时也无计可施。

 

有一天,当地业务员给我一个信息,一个姓陈的老板,表示愿意根据我们的要求打款,成为我们在温州的经销商,条件只有一条:温州地区的独家代理权,同时希望我们配合将目前在温州的二级经销商归到他的麾下。我喜出望外,当即指示当地业务人员与其约好见面时间。在随后的正式见面中,谈得比较顺利,合同签定后,陈老板也非常爽快,按照我们公司首次订货的要求,当即让财务打款100万。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陈老板其实没有太多在我们行业销售的经验,曾经先后经营过二个工厂,但都不理想,最后都是关门了事。陈老板这次看好我们这个行业,大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因此与我们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有一件事情当时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后来大家合作顺利比较熟悉的时候才知道:其实这陈老板的100万货款都是高利率借来的。

 

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经销商全情投入再加上厂家大力的支持,温州地区的销售大有起色,不到一年时间,温州的销售量就形成了与杭州、宁波三足鼎立之势。

 

那天我与陈老板谈完事情后,就匆匆忙忙开车回杭州。下午2点快到杭州的时候,突然接到当地业务人员的电话,说出了大事,陈老板在码头帮忙卸货的时候,不幸被货砸中不治身亡,进一步的情况他也不太了解。我的头嗡的一下炸开了,一下子没有了方向,定定神后,急忙掉转车头往温州方向开。

 

在开车往温州的路上,我的大脑高速运转紧张思索:此次事故是否与我们公司货物有关?刚刚有好转的温州销售是否因此受到重创?但更多的是,对陈老板意外死亡的叹息,几个小时前我们还相谈甚欢,现在却阴阳天各一方。虽然我们合作一年不到,但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合作使双方获益,使我们并肩战斗一起走到现在,同时私底下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在驱车前往温州的高速公路上,陈老板的形象一直在我眼前晃动。车开到宁波的时候,感到已经再无法集中精神了,踩油门的脚也有点发软,便打电话给宁波的经销商,让他派个司机帮我开车到温州。

 

车直接开到卸货的码头,尸体已经被搬走,只留下殷红的血迹让人触目惊心。后来了解到,是起重机的吊臂突然折断,打在陈老板的后背,使他当场死亡,目击者说现场相当惨。最后调查发现是码头的起重机当年未年检,属重大责任事故,码头方付全部责任。一来一去,到事情最终解决半年又过去,最终法院判码头方赔偿陈老板家属人民币50万元。毫无疑义,温州地区的销售也因此受到了重创。

 

生活要继续,生意也要继续,陈老板18岁的女儿继承了她父亲的事业,继续我们之间的生意。我们也一如既往,给予她很大的支持。但逼近年纪太青,经验不足,生意跟她父亲在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只能说是惨淡经营。一些原来当地的二级代理商,见状纷纷要求直接进货,我没有同意。这帮人,在陈老板没有介入以前让他们做一级代理,没有一个有勇气做的,现在看市场起来了,又想来摘桃子了。

 

一天,我的上司——一位美籍华人,来浙江拜访经销商,也拜访了温州的经销商,对陈家女儿表示慰问。离开温州临上飞机前,非常严肃的对我说:温州的销量已经差到不能再差了,至于是否对经销商调整或者增加新的经销商人选,决定权都在于我,销售额才是他最关心的。其实我很清楚他的真实想法,那就是要换人,只是不便由其口中说出而已。

 

对这个问题我也思考很久,单从纯商业的角度,比如:经销商的评估标准来说,老板的想法是对的,但我是开不了这个口。毕竟对这个经销商,我们有太多的精力投入也不否认有很多感情的因素在里面。最后,我对上司说: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毕竟意外事故刚刚处理完毕,现在马上就换,就是雪上加霜,恐怕经销商感情上接受不了。请给我点时间,如果到年底,还没有改善,再做调整。

 

故事的最后结局还算圆满,在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到了年底,陈老板女儿的销量有了很大起色,我上司就再也不再提这事了。

 

这件事后,我也做了深度思索,如果该经销商最后不成功,故事的结局不圆满,我这样考虑人情做事对吗?人情的潜台词有时候就是没有管理不讲原则。商业社会是有其自己的规则,比如:对经销商定期评估,不合格的客户要及时调整等等,但从另一角度看,我们坚持在客户困难的情况下不放弃,这比厂家对经销商喊一万句 “同甘共苦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口号都强。我们的举动其实也非常清楚地告诉其他人,我们是讲情谊重信用的,是值得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奋斗的合作伙伴。从这点上来说也许我做的对,这种方式有时侯可能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