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慈善的责任

企业做慈善的目的是什么?

赞助援建希望小学时,内心的动机是什么?

显然,提升自己的形象,以塑造品牌,获得人们的好感,然后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销售和利润。当然,也确实帮助了贫困者、孩子们。这看来是一件统一的事情,是双赢的举措。

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做一番思考:

什么是慈善?

企业做慈善意味着什么?

企业到底该如何做慈善?

实际上,有两种慈善:第一种,企业带着一定的利益目的做慈善;第二种,慈善是企业的一个战略内容、一项日常工作,甚至是一项业务(核心业务与慈善、环保等的有机结合)。两者的差别就如企业自己说:我们的企业热衷于慈善事业,或者说,我们是一家慈善的企业。

后者才是真正的慈善,才能配得上“慈善”这个词。也就是说,纯粹地做慈善,不带有功利心地做慈善,才是真正的慈善。

这两者的区分不在于探索企业如何做慈善,以及如何更好地做慈善,而是一个拷问和自省:我们的仁慈之心、正义感、对社会的责任感觉醒了吗?也是让我们对带着私心做慈善的伪善,被感动下的情绪化的、肤浅的慈善,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感觉良好、觉着自己是好人的假象里,有所觉察、有所自知之明。

总之,我们想要明晰和界定的是这样一个结论:当企业觉着做慈善(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主持正义)是自己的责任时,就是真心地做慈善了。

比如,当一家企业(不管是做饮料的、做食品的,还是做电器的、做房地产的,等等)知道、看见某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的艰难和困难时,他不仅是内心被触动而萌生同情心,而是感到(内心的声音在说):“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我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此刻,我们看到他内心涌动的爱了吗?看到他对这些孩子现在及未来要面对的人生、生活的苦难的巨大的同情、怜悯、感同身受吗?

而这个责任感来自爱。

因此,这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不是眼泪汪汪地看着那些孩子说“好可怜啊”,而是愤怒不平地说“怎么会这样?”并为自己的优越生活而感到羞耻和内疚。这就是爱。

也即正义。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也是制造贫困、漠视贫困、加剧贫困的一部分(因为人的自私性)。他意识到了,只要有贫困,就是所有人的耻辱。因为人类本是兄弟,但现在我们却忍心有兄弟在贫困中,却习以为常了贫困的存在,却把帮助兄弟称为“乐善好施”。

因此,慈善怎是行善呢?明明是责任。

责任意味着这本就是该做的,是在为自己的罪责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