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能量呈现模式:探寻思维与行为的原点

能量呈现模式是一个人投入工作或生活的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信念支撑方式,通俗讲,即一个人是以多数人感觉并认可的正能量的形象存在,还是以负能量的形象存在。,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定势、认识事物的方法、习惯和行为倾向。它根深蒂固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影响着其对世界的了解、认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行为的根本性影响要素。

人的能量呈现方式的不同,给他人的感觉也不相同。以积极方式呈现的人充满朝气,面对问题和困难从不畏惧,乐观而积极;以消极方式呈现的人则恰恰相反,整天愁眉不展,怨言连连,对一切都不满意,似乎其自己所有的苦难都是别人造成的。

能量呈现方式的不同,给人的不仅仅是感觉上的不爽舒服,还有工作效能的影响。笔者曾对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某公司中的160名员工进行过能量呈现方式与工作效率关系的调查。

调查的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对员工的能量呈现方式进行了测评分类(我们设计了一组能反映人行为与思维的测试题,通过回答可以初步确认人的能量呈现方式),。测试结果:其中51人测定为具有正能量呈现倾向,82人为中性(不太明显的积极与消极倾向)能量呈现方式,27人为负能量呈现倾向。尔后,对这些人的生产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以中性能量呈现方式组员工的平均生产效率为基准,结果显示,正能量呈现倾向组的员工比负能量呈现倾向组的员工,生产效率平均(统计了此该公司6个月的生产数据)高43%。为了提高测评的准确性,我们又先后对3个软件开发公司的编程人员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正能量呈现者比负能量呈现者的工作效率平均高30%以上。其实,众多的管理者有着类相似的感觉:正能量呈现者的工作效率要高于负能量呈现者。另外,正能量呈现者占主导的组织其活力状态,也高于负能量呈现者占主导的组织。同时,员工之间和谐状态、凝聚力,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方面的影响。

基于此,在实施招聘时,HR人员有责任甄别出求职者的能量呈现模式,并与岗位胜任素质要求相匹配,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增强组织活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