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职场小白避坑秘籍?

情景案例

王涛进入某大厂工作,很是开心,初级工作很简单,集中分发邮件给内外部商家,告知有哪些培训信息,工作没几天,王涛发的其中一条《如何规避公司的XX点评规则》帖子在内部系统十分火爆,于是引起了很多部门的关注,举报其中的“规避”字样违反公司价值观,因为公司不允许商户利用返现优惠给予好评的方式树立店面口碑。

于是,部门的领导纷纷被上级部门及人事叫去“谈话调查”,王涛感觉自己是新人,并没有什么错误,就没有在意,然而在年底绩效考核当中,人事部联合直接上级领导说:“你今年犯过一个错,本来可以评优秀,现在只能评价一般了……”

王涛不明所以,原来指的就是刚入职时的帖子事件。王涛这就很纳闷了,我只是集中别人的邮件分发而已,文章又不是我写的,我新来的,人家让我发什么,我就发什么?难道我也有错?为什么我也受牵连,真是进入职场到处是坑,躺着也能中枪,如果你是王涛,你能够理解这件事情吗?作为职场小白应该如何规避呢?

智行解析

首先,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案例中王涛经历的事情还算好,因为王涛违反的是公司明面的规则——“价值观”,相对容易理解,只要是跟公司服务客户要求不符合的人或事,都是公司不提倡和处罚的,体现形式就是符合的行为正常,不符合的一定要受到惩罚,才能让全体人员有所警示。

其次,比起明面的价值观,暗地里的“潜规则”更加让人难防,或许你什么都没有做,就是别人看不上你,你就可能被坑,这个更没有地方说理去,不像案例中,好歹可以说:“你们是一个部门的,都有集体连带责任”,所以,职场小白风险重重。

最后,当然也不用担心,职场无论有什么规则都是对新人的塑造,让她更符合公司的发展要求,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了,也别灰心丧气,感觉现实的不公,没有什么,社会上的事情存在就是道理,今天不懂的,明天你当了领导就懂了,今天觉得老板“心黑”的,你当老板后心会“更黑”,因为公司的核心使命就是“利润最大化”,不是为某个人服务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任何公司做事情就都能把握重点了。

纵横职场

想要纵横职场,左右逢源的处理事情,不踩坑,建议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1、​ 主动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你的收益是最大的,不要听企业里面“多做多错”的潜规则,年轻人只有在做事情中才能成长自己,而且别人需要帮忙的地方,一定是公司缺失的地方,比你自己去发现有价值的事情要好得多,如果你不会就去学习,很多时候企业里的老人已经停滞学习了,所以你学习好了再去帮助他都来得及,你就快速融入团队,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便有点小坑别你帮助过的人也会带你上岸,不必担心,人心都是肉长在的,你对别人好,别人都会记得并有一天回馈给你。当然如果你能更多的帮助上司做一些他该做的工作,那么你就提前锻炼了你上一级工作的能力,升级加薪的机会会更多。

第2、​ 尊重周围的任何人:在职场里最不起眼的人,或许是最大的坑,比如很多人看司机、门卫、前台、扫地阿姨都不起眼,不像老总一样有光环,都到哪里大家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但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这些看起来很悠闲的人,都是老板最信任的人和亲戚,他们有时候就是领导的情报站,随便几句话就能决定公司里面人的命运,所以送大家一句话:“不要看不起对方的一个兵”,真正的高手博弈,就是一个小卒的输赢,自己公司是这样,别人公司也是这样,到任何一家公司都对别人客气点,特别是小人物,小人物肚量小,你得他们很容易,一个眼神一句话不对,他们就会让你看看他们的厉害,所以你可以跟领导就一个观点硬刚,领导或许认为你又想法,你跟小人物说他哪里做的不对,你就是侵犯到他了,所以充分的尊重每个人,让你不踩坑。

第3、​ 请老同事吃饭:进入一家公司,自己低调的呆几天,多情同事吃几顿便餐,就会有“热心”的老同事,告诉你一些公司过往的“趣事”,谁跟谁是什么关系,谁跟谁有花边新闻,谁说的算,谁没有实权,谁是小太子,谁业绩好,谁能喝酒,谁能惹事,谁是公司的“大树根”,看起来很“矮”,其实根子很硬,不能碰,谁如何翻车的,这些都会成为公开的秘密,用几顿饭换来一堆的免费消息,实在划算,而且还可以长期保持这条线,不要断,你的小道消息就会源源不断,有内部消息资源,自然不踩坑,不迷路。

第4、​ 听前车之鉴:公司内部会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可以用来分析公司的规则,比如:当年某里的刷月饼事件,导致骨干元老集体离开,我的读者给我解释说:“他们利用公司的漏洞多刷几盒月会被集体辞退,是因为他们就是网络安全部门的人,发现漏洞应该上报,结果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就不是刷了几盒月饼这么简单了。” 所以,我们从以往的案例中就会知道公司哪些东西不能碰,哪些东西是公司的红线,事件背后的原则是什么,就不会犯低级错误,就想我那了别人口袋里的钱,无论多少,都是小偷行为,切忌切忌。

第5、​ 关注成长自己:绝对不踩坑是不可能的,如果拥有良好的心态就可以不踩坑,你可以把踩过的坑,当作一次成长自己的机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没有事情的磨练,哪能看得透世态炎凉,只有在不同的境遇中磨练自己,才能让自己练就应对任何情境的本领,为未来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刻意练习」

根据自己所在公司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一个月的实践训练,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收获。

实践训练一、

实践训练二、

实践训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