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由于信息有限、环境陌生、对自己需求不能明确,所以往往下决心比较困难,权衡之中,经常是各种因素像一团乱麻在心中缠绕,难以理出头绪。如果顾客没有表现出购买信号,或者导购员不能识别出来,就需要直接询问顾客。话术有,“先生,你看,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有什么我没有介绍清楚的吗?”,“你是否还有想了解的地方?”
也有这样的顾客,虽然感觉产品物美价廉,抱着侥幸心理再杀杀价,软磨硬泡想占更多的便宜。这时候就需要销售人员给他下个“套子”,给他挖一个温柔的陷阱,让他跳进去。比如,山东一位电动车经销商,为了快速成交,他给顾客设计这样一个陷阱。道具其实很简单,也就是一把批发价30元,看起来价值60元的好锁。顾客犹豫时,他会说:“这样吧,你也别再砍价了。要么我最后再给你优惠30元,要么我送你一把价值60元的好锁,你选择吧!”(看顾客反应)如果顾客选择其一,正中下怀。如果狡猾的顾客“两个”都要,他顺水推舟,假装很不情愿,半推半就勉强答应。大多数顾客见“好”就收。这个“好”其实就是老板提前设好的套儿。
【故事】 故意算错帐
传说有个挑担卖菜的憨人,由于他不会算账,总是少收人家钱多给人家菜。比如八角钱一斤的菜,顾客买三斤,应该收二块四角。这么简单的算术,他竟然算作八三二十三,收人家二块三角,顾客当然乐意将错就错付二块三走人。一传十,十传百,卖菜的憨子不会算账的趣闻家喻户晓,贪图小利的街坊自然争相买他的菜。
男大当婚,媒婆子上门求亲,念及他缺心眼憨子一个,给她介绍的女方不是瞎子就是瘸子。为了娶一个俊俏的媳妇,他不得不说出实情,还编了一段顺口溜:八三二十三,人人说我憨,我的卖完了,别人往家担。
原来他是一个貌似愚钝实则精明的销售高手。
顾客为什么抢购这个傻子的蔬菜呢?我想他们不是出于同情,而是想占些小便宜,结果被这个聪明的菜贩儿温柔地算计了。有时候顾客希望买的便宜价格低,有时候还想占便宜,得到别人不能达到的便宜。
以上讲述的是一些促成顾客购买的策略技巧。不过,耐销品的特点就是购买金额大,购买周期长,产品认知低。这就客观上要求导购员要“耐得住”。无论顾客购买与否,都要给顾客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以增加顾客的回头率。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