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营销方案黔驴技穷。基本是“优惠、打折、抽奖、以旧换新”,终端营销招数老四样;新款发布、会员品鉴、影视植入、加大培训力度,品牌营销四处出击,成效却不显著。
不仅如此,竞争对手跟进得很快!你用Love,我也用;你用埃菲尔铁塔,我也用;你开发多面切工,我也搞多面切工;你刚搞了一个优惠方案,我马上跟进,力度比你的还大。是继续跟进还是放弃?跟进没利润,放弃没顾客。
一到节假日,营销人员就发怵,方案怎么才能吸引人?竞争对手会不会跟进?老板发飙:除了打折优惠,能不能搞点新花样?力度这么大,还不亏死?
结果是:老板与员工都累,无奈无招。
第二,广告的无力感。新媒体、传统媒体都做了,效果不好。户外、框架、传单、墙体广告等传统媒体投了不少钱,也组建了新团队搞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发广告、将老顾客圈在一个群里面,收效甚微。
结果是:你不投入,竞争对手在投入,你投入好像没太大效果。知道有一大半的广告浪费了,但哪一部分浪费了?深度迷惑中!
第三,市场竞争加剧,珠宝店越来越多,品牌和加盟商的业绩压力越来越大。一个乡镇有十几家珠宝店铺,一个县城有20~30家珠宝店铺,给大家的感觉是珠宝店比米店都多。
更令终端老板头疼的是,只能卖5000万元的货,品牌方已经压了7000万元的货。怎么办?只有以旧换新、免工费,甚至不限克重。只为冲业绩,如业绩不达标,加盟权可能被收走。
比如在一个县城,你是区域代理,加盟的品牌已经开了3~5家店,但品牌业务经理说市场有潜力,还要再开一家店。你如果不开,会有其他加盟商来开,开了估计不赚钱,不开就增加新的竞争对手,怎么办?
结果是:厂商博弈加剧,小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加盟商从言听计从变为默默反抗。
第四,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而且部分消费者玩起了“消费漂移”。
先看挑剔:消费者不是挑剔品牌,就是挑剔价格;不是挑剔款式,就是挑剔服务。更是挑剔你的态度,稍微不满或者觉得被欺骗了,就要用微信曝光你,甚至拉条幅要说法。
再看漂移:店铺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多,购物中心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天猫、京东等电商渠道,消费者买产品就会漂移。
一是区域漂移,比如乡镇的消费者会漂移到县城消费,县城的消费者会漂移到地级市或省会城市消费;二是空间漂移,在一个区域内,有体验业态的(影院、餐饮、娱乐等)购物中心或百货商场,节假日的客流越来越大,而单一品牌专卖店的聚客能力在下降。这是空间漂移。
2017年圣诞节,很多县城里的珠宝店感受到了消费者漂移带来的客流锐减。
结果是:获客的难度越来越大,营销成本不断加大,消费者的忠诚度严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