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博弈中,供应商应该更加主动,进行改变提升。如何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渠道争取多元化。
目前很多供应商都在做渠道多元化,但是目前,大多数供应商的渠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当然,这与资金、人员的实力有很大的关系,想做多元化没有作起来。
以休闲食品为例,可以有沃尔玛、家乐福、家世界这样的大型KA店,也可以开发夜场,或者是一些新兴渠道,还有社区店、夫妻店,还可以开发特通(如药店)、做大流通等,有很多渠道。目前很多企业只开发了其中一个到两个。B、C类店没有做或者没做好。也就是存在渠道相对比较单一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食品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丰富渠道开发的种类,促进渠道的多元化。
二、要不受零售商欺压,要改变不对等的地位,供应商联盟一定要做起来。
联盟怎么做?现在,大多数联盟有这样几个问题:大多为行业协会,相对比较单调。而且,在一个区域内,有时不太容易发展行业联盟,或者是一个行业联盟里企业有限影响有限,这时就要多发展跨行业联盟,通过跨行业的大联盟改变单个供应商的弱势地位。
比如山西的供应商联合会就做得非常好。说具体点,我认为它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把一盘散沙的供应商联合起来,让大家统一认识,统一心态,统一行动;二是对危机预警做得好。零售商的动态把握的很好,有风吹草动都能掌握,及时让大家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像这种大联盟中,每一家企业生存发展压力不一样,这种压力就会造成企业在行动上、在步调上有偏差,有的企业生存困难些就会率先放弃联盟。有这个问题在里面,所以,做联盟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三、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特别是厂家,会意识到要扶持大的经销商,大的包销商。
如宝洁的渠道变革,扶持大的区域的经销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渠道运作效率,也不仅仅是为了排除经营其他产品的经销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也为了对抗越来越强势的零售商。对广大制造商来说,这种大的经销商拥有众多的产品资源和品牌资源,在面对零售商时、和零售商谈判时就可以争取更多好的条件,这样就促进了大的包销商的出现。
前几年,很多大经销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积极寻求跨区域的发展。慢慢地,通过厂家地支持,自身实力地积累,都在做跨区域地发展。
四、先做门槛比较低的、条件比较低的、成本比较低的终端,反过来来制衡、引诱超级终端。
用渠道对付渠道,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五、对供应商来讲,出了问题不可怕,要积极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多去打仗。
为什么这么讲呢?其实,对于零售商来说,它虽然处于这么强势的地位,对几乎每一家供应商都能够做到压制他,都能在供应商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它也很担心,很害怕,怕把供应商逼急了惹事情出来。加入十家、五十家、一百家都反对怎么办?它心里会担心,会害怕。
只要供应商多去打仗,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要去做,零售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害怕的,会有所忌惮,提条件不会太过分的。
六、供应商本身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来品牌是非常好的武器,尤其是大的品牌,但是这一点对目前的绝大多数供应商来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弥补。比如产品是不是可以多创新呢?或者是更有差异化,更有特色;产品线也可以更合理一些啊;对卖场的规则更懂一些啊。
还有,可以在和卖场的合作中,客情沟通中,帮助卖场多做一些市场调查和专业意见等等,为卖场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改善双方之间的关系。供应商这些能力上的提升将会对零供关系的处理起到很好的作用。
食品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即使是一些大品牌,他们在和商超沟通的过程中也并非很强势,零售商要罚,他们也只能乖乖认罚。这就是他们不敢去跟零售商闹,不敢去争取。其实完全不必害怕。既要闹,又要合作。
还是那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本文是《糖烟酒周刊》对李政权先生的专访,由该刊编辑赵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