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商超渠道,指的就是连锁性的大中型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包括国际性、全国性或者地区性三种类型,这类渠道都是直接和经销商或者厂家进行合作。这类渠道的特性就是专业化程度很高,因为这些连锁零售商都有着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成熟的运营体系,无论是采购运作还是门店运营都是在一套IT化、数据化、系统化的体系中运行。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零售商掌握了客流量,对上游供应商(包括经销商和厂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总是要求承担回款账期和各种运营费用(如开户费、条码费、陈列费、DM费、促销员工资、新店开张费、节庆费、返利、损耗等),因此要和这些零售商打交道,没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是完全不行的。针对商超渠道运作,需要经销商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还需要相对健全的组织架构,包括业务拓展、终端管理、财务管理等关键职能,而且人员配置也要较为完善,以很好地与零售商的组织体系进行高效对接,在这些管理方面完全是以零售商为主导,如果经销商不能满足要求,要以被罚款作为代价。另外,运作商超渠道对经销商的资金要求也很高,一方面零售商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包括零售商对于供应商的账期(一般都有45~90天),还包括需要协助厂家代垫部分市场费用,如条码费、陈列费、DM费、促销员工资等,而这些代垫费用要得到厂家的核销通常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对经销商资金的占用;另一方面经销商也要付出较大的运营费用,如针对零售商要付出的开户费、促销员工资、新店开张费、节庆费、返利、损耗等费用,还包括自身运作的人员薪资、各项管理费用及市场费用,如果再加上要承担的税收,商超渠道经销商对资金量的需求是惊人的。基于此,运作商超渠道的经销商通常都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而且针对部分运作费用很高的零售商要提高供货价,以此来确保产品经营的毛利率维持在30%~50%(成熟产品毛利率30%以上,新产品毛利率则需40%以上),否则很难承担高昂的资金代价。所以,商超渠道经销商尽管经营毛利较高,但是费用投入也很大,其利润率倒不一定比流通渠道经销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