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产品价值的根

营销的本质就是实现交换。这种交换行为萌芽于人类社会分工开始、有剩余产品的物物交换,有了货币之后,演变为交换行为更为便利、交换内容更为丰富、交换范围更为广阔、交换形式更为多样的商业贸易行为,贯穿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

然而,我们要看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交换的外部环境及形式如何嬗变,交换行为产生的驱动力仍旧是需求。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交换行为的产生,营销也就不复存在。因此,营销的源点在于顾客需求,营销的动能在于把需求转化为价值产品。对顾客而言,只有满足了自身的某个需求,产品才具有交换的价值。非洲部落卖鞋的营销故事正说明了这点。即使是大牌设计师设计的时尚名鞋,不管价格多么昂贵,在不穿鞋的非洲部落里,因为没有需求存在,几乎和没用的废物一样,价值为零。这个故事中,那位高明的营销人员看到的是一个大市场,同样基于营销的需求价值论,他看到的是一个穿鞋需求需挖掘和引导、慢慢培育的未来市场。当然,他所在的企业等不等得到需求形成市场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B2C、C2C、P2C、O2O,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开辟了与传统商业格局不一样的新世界,涌现出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西少爷肉夹馍等互联网品牌。这些品牌利用互联网的新资源,采用与传统商业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快速脱颖而出。外星人大会、美女老板娘、开豪车送煎饼、知名VC估价4000万的创业故事、@朋友就会与品牌创始人互动等万花筒般的营销技法,使得2012年黄太吉红遍微博,大家纷纷找着去吃这家煎饼。然而,成名后的热销势头很快冷却下来。相对中立的大众点评数据给出了原因:在对建外SOHO旗舰店的1080个评价中,差评高达60%。有食客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再多的互联网思维也要回归到产品本质:口味、价格、位置”。“口味、价格、位置”,这就是一个餐饮的产品价值。东西不好吃,再炫的营销技法也黏合不住食客的胃。

如果说顾客第一次用钱换来的是盛名之下的新鲜体验,那么,要形成后续的持续交换,必然是食物自身给消费者带来的美好体验,这是餐饮产品的根本价值所在。雕爷牛腩、西少爷肉夹馍同样带着互联网思维的光环,以极具冲击性的话题在网络上打头阵,都以错位矛盾吸引眼球持续营销,都宣传要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都开始被热捧、学习,但最终都被怀疑“热情逝去之后,能走多久”。

另一个现象来自传统商业领域。2012年,维达新上市产品“超韧系列”被认为是维达这么多年来上市业绩最成功的产品。作为成长于传统商业环境的品牌,维达的营销手法没有互联网品牌那么炫目,产品推广方式也是中规中矩的广告传播,但“湿水不易破”的产品切中消费者对好纸巾的需求,对消费者来说,产品价值凸现,值得交换。因此,在一样的团队操作、一样的经销商队伍、一样的推广方式下,维达的“超韧系列”业绩飘红、动销良好。

互联网创造了商业新模式,也创造了营销新资源,如新的沟通方式、新的传播资源、新的渠道资源、新的商业关系、新的品牌体验等,毋庸置疑,这给传统商业竞争格局下已难插足的新生品牌制造了机会,如三只松鼠、阿芙精油、江小白白酒等。但两种现象表明,无论在充满营销新技法的互联网领域,还是依循传统营销方式的传统商业领域,营销路轨不一致的两个领域,唯一的交集点在于是否抓住了满足需求为先导的产品价值,具备持续达成顾客交换行为的驱动力,这是营销的根。这个根,因循时代环境的变化,可以生长出不同走向的枝条来,但只有根抓得牢,不管哪一个走向的枝条都会开花结果。

王超,尚扬(中国)营销战略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营销竞争战略专家,中国食品行业十大营销专家,养元六个核桃荣誉员工、首席品牌战略顾问,中国食品行业顶级专家团成员,《销售与市场》专栏作者,行业顾问,湖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山大学EMBA总裁班导师。

著有《像六个核桃一样:打造畅销品的36个简明法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