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坊阶段:宣贯和介绍

工作坊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宣贯和介绍;第二阶段是发散和整合。

工作坊可以理解为搭台子,由甲方来唱戏。所以,主持就好像导演,要让小团队气氛热烈、参与度高。

介绍胜任力的时候,对于理论部分要尽量简单,关于做胜任力模型的价值,大概如图2-3所示。大家在实际宣讲的时候,需要着重突出胜任力和企业选材育才、战略文化的关联。

图2-3 胜任力模型的价值

胜任力和战略文化的关联,要重点突出“领导讲话”,也就是领导交代的话。高层往往通过第三方公司或者通过HR,传递正向的信念和紧迫的压力。

作为第三方,如何传导高层的意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主持需要有一种意识——我就是高层的代言人。除了推动项目的执行,更重要的是传递信念、动力和价值。

企业在建模时通常会处于以下几个阶段:

​ 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但组织能力不足以应对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挑战。经理层大多是新上任,需要时间来锤炼能力。

​ 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但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力度较弱,在品牌、预算、执行各层面难以形成合力。

​ 企业处于稳健发展中,在当地市场份额领先。但是人员心态不积极,缺乏昂扬的斗志,需要激发积极性、激活团队。

​ 企业处于转型变革中,旧团队已经很难胜任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提拔潜力人员或引入新援。

在建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主题演讲”。首先阐明战略,说明总经理或董事长对项目的期待,手握“尚方宝剑”,心中不慌。然后,引出重点,列举案例佐证观点。

这个重点根据企业阶段有不同,阐述重点分别为:

​ 自我认知。

​ 跨部门沟通。

​ 追求卓越。

​ 创新变革和挖掘潜力人员。

这些重点分别对应上面的企业阶段。

根据笔者的经验,大多数企业在建模时基本上都处于上述四个阶段。只不过彼此可能有交叉,比如快速发展+转型变革。

在引导重点问题时,一方面要清楚阐述公司的现状、战略;另一方面要把战略和可能涉及的重点问题挂钩。

这是宣贯的部分,然后介绍卡片建模。介绍卡片建模一般包括优劣势介绍、流程介绍。

流程介绍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参加者了解整个步骤,也就是从团队列名法到最后的内容融合。主要说明几点:

​ 参与者要在××纸上写明自己认同的胜任力。

​ 参与者需要轮流发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最好举例。

​ 参与者需要集体讨论,最后得出认同的胜任力。

卡片介绍:由于有不同的卡片类型,每种卡片的侧重点可能不同。其中的共同点是,卡片上条目的含义,譬如经常出现的定义、行为项,甚至还有扩展的发展难度、学习方法。

然后,介绍如何选择卡片。针对那些卡片数量比较多的胜任力卡片,主持需要给出具体的建议,让受测者根据不同的层级,参考不同类型的卡片。譬如同中高层相关的领导力建模,要让参与者更多参考战略、文化和管理类的胜任力项。

有人会质疑,在头脑风暴中,主持不应该设限。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要讲:

第一,卡片建模本身时间不长,尽量充分运用时间,缩短因为熟悉卡片而消耗的时间。

第二,作为主持,对于卡片的应用只是建议,最后由参与者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