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未增加推广费,甚至缩减部分推广费,流量自然增长,排名自然靠前。
交易额:日均15万元左右,甚至更高,小工厂产能到达极限。
转化率:客单价稳住,转化率成长3倍左右,最高达到6.9%。
基本不做活动:这个品牌很快成长为当地产业带的电商龙头老大。
零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逻辑。
这个逻辑指的是消费者购买心理、行为的各个片段的走向,不是只要做好了流量就会有结果的,永远不要忘记消费者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要经常问自己,消费者凭什么选择你、购买你、传播你。
店铺不够强,流量不会来,排名不会有,花钱推广肯定亏。
店铺够强,逻辑完整清晰,在消费者内心建立定位、页面、逻辑、沟通、专业度优势,排名、流量、转化会自动过来,不花一分钱推广照样生意兴隆。
要把事情做好,先把事情做对。
你的店和人能把别人的店和人比下去,很多东西都会是你的(比价格可不算本事);许多店都能把你比下去,你必定是没有出路的。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认识到自己店铺的真正劣势是什么,是否彻底弄懂了线上零售的逻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么,是否真的懂得产品,是否真的懂得消费者,是否真的看得懂大店。
很多人以为大店都是拉关系来的,其实都是逻辑和细节做出来的,成天要“干货”(流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案例讲完了,问题比较尖锐:业务到底是起源于流量,还是起源于消费者认同?
流量从来不是电商成败的主要原因,消费者怎么看待我们才是。
如果你看见某家非新开的餐馆开始发传单揽生意了,这家餐馆可能在菜品、服务、环境等方面出了问题,在商圈失去了竞争力。如果不从根儿上解决问题,无论如何发传单,生意都不可能好转。
成交,才是生意的开始!
我们要的或许不是已经购买的顾客重新回来购买,而是要每一个已经购买的顾客发自内心地认同,让这些顾客影响身边的人,源源不断地成为我们的顾客。
我们不能掌握消费者传播的时间点、传播的深度、传播的广度,只要坚持每一个咨询、每一个购买都创造惊人满意度的思路,业绩不增长都难。
绝大多数情况下,价格低往往是无法造就惊人的满意度的。
流量多一定是好事情,有钱推广也一定是好事情。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真正建立了消费者的认同。
消费者的认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你的店铺和其他店铺做对比的时候,别人的店铺立马显得没有信心。你得有决心、有能力把别人比下去,这个市场就一定是你的。
电商成败的核心就是要在竞争中存活下来,而原因很可能不是低价。
消费者要看到的,就是你的一整套细节和步骤,以及这些细节和步骤形成的逻辑。消费者潜意识里会根据看到的、体会到的,给自己的消费选择做一次总结,形成一个总体体验。这就是消费者的价值观。
线上零售业务中,最美妙最迷人的购买是“逛”和“静默购买”,贡献了80%交易量的20%消费人群尤其如此,他们潜意识里喜欢爽快、独立,厌恶被打扰,并且信任自己的智力和判断力。那么,尘归尘,土归土。纵使扬尘飞舞填满世人的双眼,却只有土里真正生长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