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信服,比先说服;为帅要有说服能力,为将要有信服能力,为将为帅对员工要有征服能力,说服能力是把事情讲清楚,说明白,一个优秀的帅一定是一个很有说服能力的人,不但能说服自己的员工,还能说服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比如马云,在公司内部不断说服大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对外部,不断说服消费者的认同,什么事情办不好,做不好,在于为帅缺乏说服的耐心和技巧,对说服的重要性不重视,很多时候,帅讲的都是一些新方向,新趋势,新东西,大家不一定很快能明白,为帅就要极度重视说服的工作,比方说公司的战略,很多公司的战略装在老板自己的脑袋里,挂在公司的墙上,并没有得到执行和落实,老板以为在年终会上讲了几句,公司的战略就落地了,而实际上,年终会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会议形式,参会比会议本身更重要,老大讲了些什么,很快就忘了。要想公司的战略真正有效的落实,老板就要天天讲,时时讲,围绕战略讲,围绕战略去做检查,围绕战略去做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司的战略落实到每个人的心里,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了,落实到公司的产品、落实到公司的客户。很多老板其实是非常粗暴的老板,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这种方式在创业阶段可以,但公司到了一定规模以后,这种方式就失效了,为什么要做,不做有什么后果,做了又什么好处,怎么去做,这些都要讲清楚,说明白,让大家开开心心的去做。还有就是在董事会决策时,要干一件什么事情,也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认同这个方案,这个时候,也不能武断急于去做决策,而是要分析为什么不认同,如何在能认同,笔者曾经服务的一家企业,董事长经常抱怨:决策不出董事会,你开你的董事会,我干我的事情,很多董事会的决策都得不到执行,老板很不爽,甚至到了要换人的状态,董事长认为是高层的问题,高层认为是董事长的问题,董事长很少去做说服工作,高层也就难以信服了。信服能力是要相信、要认可,不能事事唱反调,处处对着干,对不与不对都是不对,内心充满了抵制,缺乏认同、配合、协作能力,否定了老板的权威。征服不仅是要把道理讲清楚,还要有制度来保证来约束,企业在创造阶段,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条件,没有理由,大家根据老板说了去做。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老板们发现,自己说的不管用,自己讲的不好使了,老板认为是下属执行不行,下属认为是老板讲得不合实际。更多的时候企业表现出来的是谁都不服谁,将不服帅,帅不服将,表面上服,内心不服,甚至表面上都不服。
说服的难点是什么?在多数日常决定中,决策者采用的是自动思维系统,而非反射式思维系统,也就是蜥蜴脑在做决策,事实信息对非理性决定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影响别人的唯一方法就是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这些东西。这种影响就是施加于蜥蜴脑的影响。要对被说服者的蜥蜴脑通过施加影响的方式进行说服,主要面临两大挑战:第一大挑战就是说服别人做他们本来不想做的事。例如,说服倾向于支持你的候选人的选民们参加投票而不是待在家里,说服别人对易拉罐循环利用而不是随手丢弃。第二大挑战就是说服别人不做他们本来想做的事。例如,鼓励吸烟者低于吸烟的诱惑,或劝导一个少年别去碰毒品。无论是我们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其行为都受到内在蜥蜴的强烈影响。我们内在的蜥蜴不会驯服于理性论据,无论这些论据多么缜密。这也是说服的难点所在。如何达到说服的目的?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说服策略,运用说服的方法改变顾客的心理状态。为了在说服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同内在的蜥蜴,即我们的自动式思维系统打交道。
这里有七个说服秘诀1.说蜥蜴的语言。我们的无意识思维方式自有其交流方式,它的语言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风格。联想就是一种既简单又强悍的蜥蜴语言。我们脑中的一个念头会及其许多与之相关的念头,每一个被激起的念头转而又牵引出更多的念头。即使我们不愿意,也会产生联想,我们阻止不了联想。2.将行为而非态度作为说服目标。改变他人的行为比改变其感觉更容易。因为以改变他人态度为目标会激发他人的智力抗体,而这些智力抗体会让他原有的抵触心理变得更强烈、更情绪化。而改变环境常常是改变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不同的环境会引发不同的行为。3.不要改变他人的愿望,帮他们实现。当你告诉别人如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说服才会有效果。所以,首先需要了解并理解说服目标的愿望,然后找出它们的期望与我们推荐的行为有何交集。如果我们不考虑说服目标的想法,不去谈他们的愿望,那么我们成功说服他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4.不要询问,去发掘。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你可以找出他们想要什么。5.关注感觉。罗列事实无助于改变人们的感性决定。6.借助期待感来提升实际体验。人们对某种经历的期待能改变其实际体验。设置期待感的影响是长久的,它是一种“会走路的说服术”。由于期待感会带来体验的改变,你的说服目标不仅现在会采取你建议的选项,未来也可能会一再这么做。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期待感来改变体验。7.增加点艺术性。艺术能让无意识思维成为你的盟友。无论是那种形式的说服,我们都可以在其中融入一点沟通、推测和吸引的艺术,这样我们改变说服目标的行为就能够增加一点把握。对于被说服者而言,精心构思的信息是种恭维,他们会立刻理解你的心意,而一个受到恭维的受众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曾经收到朋友赠送的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最后感叹道:“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这就是“狄德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认为说服他人就是要改变他人的态度。要说服他人就要以行为而非态度为目标。你就说你的行为,不论你的行为有何理由。“狄德罗效应”就是极好的行为为先导的有力证据。
以德吸人,以理服人
以例证人,以情感人
以信取人,以诚动人
以制约人,以扬促人
以权压人,以利诱人
以功归人,以奖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