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社会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不断进化,这是必然,不是偶然。
“市场经济不同情眼泪”是不争的事实,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被并购企业的掌舵人大多是因为对企业的情怀而流下泪水。但是,情怀不能当饭吃,如果企业掌舵人拥有博大的胸怀,就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近几年产能过剩导致供给市场总量过剩,再加上消费升级转型,企业面临挤压式竞争,在这种状况下,很多企业举步维艰,而“修补式”的“点状创新”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企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2012年以来,我们提出“企业重构与重生”理论和实践体系,以“换一种思维,所有企业都可以重做一遍”的基本思维逻辑协助数百家企业实施“颠覆性的系统创新”,时至今日,我们成功地让绝大多数企业走出“泥潭”,在新的“赛道”上获得重生。
我们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过于关注品牌、产品和市场层面的经营,忽视了资产重构。事实上,这一轮竞争是资产经营的竞争,涉及的范围早已超越了过去的品牌、产品和市场之争。
各家企业在参与竞争的时候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给企业提出的建议是“开放、联合”。
所谓“开放”,是要求企业的决策者放弃“企业是我的”这种思维方式,转变为“企业是大家的”,将企业做成一个平台,让它既是员工的企业,也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的企业,企业决策者完全以“合伙人”的心态面对企业员工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所谓“联合”,是要求企业决策者不再以竞争的视角看待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市场,而是以“竞合”的心态看待行业和市场,而“竞合”的思维需要企业决策者忘掉情怀,牢记胸怀。
如果企业决策者能够预判企业的未来,他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企业被并购不是迫不得已,而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