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睿知”又是什么呢?前面说的“聪明”,是我们对外界的反映,“睿知”则是内心的、内在的精神活动,是指我们的内在修为。睿,是思维活跃而且敏锐;知,指智慧能够通达无碍。我们看过去的一些书信,比如晚辈写给长辈的,或者下级写给上级的,往往一提笔开头就是:“某某长者睿鉴……”这里用的“睿”,就是对对方的尊称,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是对长者智慧、能力的尊崇。睿知,不是一般的智慧能够概括得了的,是指真正的大智慧,并且具有仁慈、甚至神圣的意味在里面。
我们读《史记》,读到殷纣王的时候,都知道殷纣王是历史上的暴君。那么司马迁是怎么评价他的呢?说他是“智足以拒谏”。殷纣王是很聪明、很机智的人啊!可他的聪明机智是用来拒绝大臣进谏的,哪个大臣想给他提建议、意见,他一句话就马上给你堵回去了。你本来想说不要浪费奢侈啦、不要荒淫无道啦,他马上就会说,我大造宫殿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体现天子的威严,这非常必要!我后宫有那么多的美女,也不是个人享受,而是为了使江山社稷后继有人,等等。总之,他会用很聪明机智的方式拒绝别人的进谏。但是,殷纣王的这个“智”只是世间的小智,也可以说是狡智,而不是睿智。
只有把耳聪目明和内在修为结合起来,这样的人才能够达到至圣的境界,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足以有临”。
《易经•杂卦传》里说:“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临卦的核心内涵,是和施予、给予挂钩的;而观卦的核心内涵,则是与求取、请求挂钩的。这里的“足以有临”,是指你能够君临天下。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那就很了不得啦!当了皇帝才能称君临天下,那多威风啊!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实际上,《易经》里讲的“临”,是给予的意思。地泽临、风地观,这两个卦是综卦,一个是以上临下,一个是以下观上。以上临下,就是施予其下;以下观上,就是有求于上。
“足以有临也”,就是指大人君子、圣贤人物,能够赐福给众人,赐福给平民百姓。为什么君子比小人高明?因为作为圣贤君子,从不索取,只是给予。这才是君临天下的真正含义。为什么凡夫要比圣人显得卑微呢?并不是本性有什么高低贵贱,凡夫和圣人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行为表现上就不一样。小人、凡夫表现的就是“观”,观上、观仰,就是有求于上,其行为就表现为索取、祈求于别人。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整句话就讲,只有天下至圣之人,其聪明睿知,才配得上君临天下这样的地位,天下才会太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旦小人篡位,向天下人索取,那就会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