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搜索电商到内容电商、到社交电商

在讨论私域营销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三类电商有个清晰的认识。

1.​ 三大电商的逻辑

1.​ 搜索电商的逻辑是:先有需求,然后前往售点,最后被说服实现购买。举个例子,我现在需要买一双五一野外踏青穿的鞋子,然后我就打开天猫,找啊找、各种对比,最后选择了YRC的一对情侣运动鞋。这就是搜索电商。先有需求、然后接触、最后成交。它的操作要领是:截胡逻辑!

2.​ 内容电商的逻辑是:今天我无聊,为了打法时间,刷刷抖音,不小心刷到了一个海鲜自助餐厅,那短视频要多诱人有多诱人,我决定今天晚上一定和老婆去打卡消费。这就是内容电商。它的逻辑是先被种草、然后去售点、最后成交。它的操作要领是刺激欲望,或者贩卖焦虑。

3.​ 社交电商的逻辑是:我的车子要保养了,但不想去原来那家4S店,价格太虚了。马路边上汽车保养店倒是挺多,但不放心,怕假冒伪劣或者恶意搞事情。咋办呢?那个老司机老张好像说过他有一个特别靠谱的朋友就做这行,人非常靠谱、技术也到家、价格还挺公道。嗯,就找他了。这就是社交电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没有明确的需求。老杨告诉我大自然棕床垫对老人、对小孩特别特别的好,老人、小孩一定要睡棕床垫,而且一定是大自然棕床垫。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不是忽悠我,我果断下单。这也是社交电商。它的逻辑是,无论你有没有需求,有人做了推荐,你就是信他,然后去售点,然后买它买它买它。它的操作要领是:找他、靠谱。

简单小结一下:我们常说人、货、场,搜索电商的着力点在“货”,内容电商的着力点在“场”,社交电商的着力点在“人”。不一定特别精准,但基本画像,大体如此。

2.​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内容电商?

1.​ 一是因为内容电商发力于截胡之前,属于前终端拦截的打法,是截胡前的截胡。

2.​ 二是因为内容电商能够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类产品,以及既不高频也不低频的变频消费产品而言,更有意义。

3.​ 三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易闭环已经完全打通。谁教育谁收益,越来越成为现实,有效避免了之前做嫁衣裳的尴尬。因此,大家才更愿意往“前”冲,去做消费者教育、去种草然后顺便收割。

3.​ 为什么企业空前重视社交电商?

1.​ 国内国外平台及品牌纷纷介入社交电商(或者称为“零售社交化”)

1)​ 拼多多靠社交起家。

2)​ 阿里推出阿里集市分销平台。

3)​ 京东做东小店分销平台。

4)​ 苏宁易购启动全员带货,“苏宁副总朋友圈卖内裤”引来诸多围观。

5)​ 格力董明珠更是在微信小程序上直接开店,店名就叫“董明珠的店”,借势口罩,可谓虹吸了海量的流量和用户。当然这个“董明珠的店”是格力电器于2019年初推行的线上分销商城的总称,在这个商城里,格力9万多名员工都拥有自己专属代号的“董明珠的店”,董明珠本人是“董明珠的店”NO.1的店主。

6)​ 当然电器行业启动最早的应是倡导人单合一的海尔,海尔顺逛就是官方社群交互平台,它以社群交互为基础,2016年12月便开启了“线上店、线下店、微店”三店合一的模式,目前聚集了海尔员工、大学生、创业青年、全职妈妈等百万之众的微店主,2020年2月份更是开启了直销员“N+1”全员直播的时代。

7)​ 不仅国内企业,今年我们接触了好几家世界500强,也开始从战略上启动零售社交化,要知道,之前那是很看不起社交电商的,认为那是很low的人、小丑们才玩的东西,甚至就等同于微商和传销。传销是违法的,不谈,微商在大家心中是怎样的存在,估计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其实,社交电商之所以今年特别被重视,导火索是疫情对线下的冲击,社交成为了救命稻草之一。技术背景是社交平台和交易平台基础设施的完工、更喜闻乐见和更容易被操作的短视频和直播工具的成熟。根本原因是公域流量成本的上涨,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流量成本洼地、新的流量聚合高地。说的再本质一点,就是人本身就是社交性动物。社交销售一直在商业中发挥着作用,只是这个时代、人文背景、技术背景、疫情背景,将它一下子给彻底催化出来了。

4.​ 三类电商的共生

搜索电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会有分流的影响,但绝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这三种形式仍然为长期共存。企业应该从整体布局上,将其有效打通。

1.​ 搜索电商积累的用户可以导入到私域流量池,以内容作为浇灌,进行用户关系的经营。

2.​ 内容电商,做到一定程度,积累了大量粉丝,也必然会形成社交电商。内容电商如果是采用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运用KOL/KOC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本身就是社交电商的范畴。

3.​ 社交电商的IP塑造,必须有内容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为漏网之鱼在搜索电商端予以拦截。或者搜索电商本身就是个价格标杆的作用,就是为了支撑社交营销的打法。

多元并存,互相补充,这就是现实商业的魅力。私域营销模式,融合了三类电商,但以社交为本质、内容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