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与其唯“新”,不如务“本”

(一)方向性错误是唯一不能犯的错误

中国古人有句话,黄河之水,源可滥觞。意思是说,黄河发源处的水很少,只能飘起小酒杯。孔子的弟子曾参在《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说:“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本源性的东西尽管非常简单,但却非常重要。要成就大事业,必须在大本大源上下大工夫,方向性错误是唯一不允许犯的错误。

中国有两个关于千里马的成语故事,一个是“按图索骥”。故事来源于春秋时期一个叫孙阳的人。孙阳是一个相马的高手,传说天上掌管马匹的神仙叫伯乐,于是人们都称他为伯乐,时间久了,他本来的名字反而被人忘记了。伯乐把他相马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相马经》。他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到处寻找千里马,出门抓到一只大蟾蜍,于是便对他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你看它额头高高的,眼睛鼓鼓的,和你书上说得非常像!”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很傻,便逗他说:“可惜这匹马太好跳了,不好使唤!”寻找千里马,首要的前提是,它必须是一匹马。这是一个前提,一个方向性的东西,绝对不能出错。如果前提和方向错了,那么即便细节再精确,结果肯定也是错的。

另一个是“牡牝骊黄”。伯乐老了,秦穆公让他推荐继承人,伯乐推荐了九方皋。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向秦穆公报告,说已经选中了一匹马,是一匹黄色的母马。派人找来一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是困惑。伯乐向他解释到:九方皋相马已经到了如此高的地步!他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忽略自己不必要看到的东西。忽略事物的外在形式而直达事物的内在本质,这正是他比我高明千百倍的地方啊!事实证明,那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千里马。千里马有其内在的神韵、特质,抓住了这些东西,马的毛色甚至性别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故事说明,如果前提和方向是对的,那么即便细节有些疏失,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差池。

(二)管理是一门学科,但不是一门科学

管理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有的人说它是科学,有的人说它是艺术,还有的人说它是哲学,德鲁克则称之为“综合性的人文艺术”。这些观点都不能说错,但也都不够全面。中国古代的“方术”体系包括道、理、法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总的说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道生理、由理生法”,“法体现理、理体现道”,道、理、法密不可分。这对于我们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特点非常有帮助。我们可以把管理看作是一块多层次的蛋糕,这块蛋糕的最上层是哲学,下层依次还有科学、技术等。哲学、科学、技术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先要解决哲学层面的问题,才能谈及科学以及技术层面的问题。

西方管理学所讲的“使命”,非常类似于中国古人所说的“道”和“志”。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中庸》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国古人强调“志当存高远”,认为“大志大成,小志小成,无志不成”。一般来说,“志”规定方向,“道”规定路径,“使命”规定内容,志、道、使命都是一种规定性,都是贯穿始终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很显然,使命属于本源性的更最高层次的命题,使命及使命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唯“新”主义和实用主义害人不浅

在现实管理实践中,还有两种非常不好的倾向,一种是“唯新”倾向。认为只有新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盲目赶潮流,追逐新的管理理论、管理理念。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在法的层面一味地墨守成规是错的,在道的层面盲目求新、求变也是错的。“大道至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变来变去、花里胡哨的东西肯定不是“道”!

另一种是“唯实”倾向。认为只有可操作的,并且马上可以见到效益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东西。凯恩斯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在道的层面不能一味地求精、求细,追求可操作性;不然,就会“详其小而废其大”。按照老子和庄子的观点,“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使命既不必求新、求变,也不必求精、求细,绝对不能因此说它不重要。

(四)要在大本大源上下大工夫

管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命是组织逻辑和管理逻辑的起点。只有使命清楚了,才能谈得上领导、组织、战略及文化,才能谈及具体的目标和计划。管理的首要对象既不是人,也不是事,更不是物,而是组织;而对组织的管理是从规定其使命开始的。因此,认识企业从认识组织开始,管理组织要从规定使命开始。管理大师在这一问题上说得非常明确,可惜后人发掘不够。

据我检索,国外专门探讨企业使命且被翻译成中文的书主要有两本:一本是派翠西亚•琼斯与赖瑞•卡哈纳(Patricia Jones and Larry Kahaner)合著的《说到做到——50家顶尖企业的使命宣言》(Say It & Live It: 50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That Hit the Mark.),另一本是杰弗瑞•亚伯拉罕斯(Jeffrey Abrahams)编著的《公司使命陈述:301家美国顶级公司使命陈述》(The Mission Statement Book: 301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from Americas Top Companies.)。很可惜,这两本书对于企业使命的论述并不深入,看上去更像是企业文化资料汇编。当然,未被翻译成中文的类似图书也还有一些,但均难言系统和深入。

中国人也写过两本关于企业使命的书,一本是中国财经作家吴晓波写的《被夸大的使命》,但他只是告诉企业家要在商言商,不要奢谈责任,不要追求浪漫不切实际的目标;另一本是麦迪著的《大战略家:使命管理及其最佳实践》,尽管书中不乏正确的观点,但那本书正如作者的名字一样,很难让人相信那是一部严肃的作品。因此,本书是中国第一本,甚至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探讨使命及使命管理的书。

总之,管理要依赖人,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而人要靠使命,才能得以有效凝聚;事要靠使命,才能得以有序延展。事错了,就一切都错了;人丢了,就一切都丢了。我希望本书的写作能澄清人们对于使命的认识,能澄清人们对于使命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