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晏子妄缓刑罚

​ 故事:景公过晏子

齐景公走访晏子,说:“您的住宅太小,又靠近集市,请把您家搬到豫章的园地去。”晏子拜了两拜推辞说:“我家穷,靠上集市买东西吃,早晚都要赶集,不能离得远。”景公笑着说:“您家人熟悉市场行情,知道什么贵什么便宜吗?”这时景公刑罚繁多。晏子回答说:“断脚人穿的踊贵,常人穿的鞋便宜。”景公说:“什么缘故?”晏子回答说:“刑罚太多。”景公惊讶得脸色大变,说:“我大概太残暴了吧!”于是减去五种刑罚。(出自《难二》)

​ 议论:晏子妄缓刑罚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出自《难二》)

故事原意是称赞晏子宽惠,韩非子认为晏子妄谈。为什么呢?韩非子认为:

如果刑罚是恰当的,不怕它多;如果刑罚是不当的,只有一个都嫌多。晏子不刑罚恰当不恰当,而只是用刑罚太多来劝说景公,这是不知道术啊。

刑罚多少取决于奸恶,奸恶多,则刑罚多,奸恶少,则刑罚少。所以只谈论刑罚多少是荒唐的。俗话说爱惜茅草就会损害庄稼,宽容盗贼就会伤害良民。无辜减轻刑罚、实行宽惠,这是有利于奸邪而伤害良民,这不是治国之术。

【评】:

只就韩非子对晏子谏缓刑这个事本身的驳斥来看,其逻辑是严密的,即使晏子复生,也很难反驳韩非子的。但若从韩非子一贯的“重刑”思想倾向来看,立法精神就是重刑,何来的刑罚恰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