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过山车

业绩过山车

“砸广告、高库存、品类大跃进……它是凡客,它挣扎在亏损之中,甚至被供应商追债上门。它从北京城二环搬出了五环,员工总数从高峰时的11000人,削减到现在的3000人。”这是2013年末媒体对凡客的描叙。

2011年初的凡客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一年,凡客体流行,那一年凡客的包装盒让人眼前一亮,很多人舍不得扔,自己动手DIY成各种生活用品,那一年,明星在凡客上出境会直线拉升自己的地位……那一年,离2013年只有2年!

2011年,一夜之间,潮男潮女们都开始用团购定餐,无论是闺蜜逛街还是同学聚会,都会“先团购、再出发”。2011年,团购是如此风光,估值甚高。以至于没有任何一家Top10团购网愿意被Groupon注资控股。独立融资拓展市场并IPO成了Top10领军人物的共同想法。

为了抵御Groupon入华和率先登陆NASDAQ,拉手网2011年4月完成C轮1.11亿美元融资,加上之前两轮的融资,拉手网三轮融资共计1亿6600万美元;2011年7月,美团完成B轮5000万美元融资,阿里巴巴成为最大股东,目前第三轮融资也在进行中;此外,共21家团购网完成共约4.5~5亿美元的融资……

2012年风云突变:春节后团宝网的倒闭,到10月底24券的休克死,团购网站以每天5.9家的速度减少,与总数最高峰6101家相比锐减53%。团购公司都在翘首以盼春天的到来,那种表情和心情,同在股市被套的老头老太太何其相似!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事先通知你。

每一次跑马圈地,都会制造出大量流星

消费者的需求方向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每个时代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形态。那些认为80、90后消费者在改变市场的论调,其实是反映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废话。

每一个时代,在需求红利与产品供应红利的双重刺激下,都会迅速在供应端(B端,即制造、分销与零售企业)产生跑马圈地的景观,这就是拉动GDP三驾马车里的投资马,然后大量的供应与传播促销,快速催熟市场端(C端,即消费者)。

到了需求方向改变的时候,过度投资的B端出现产能过剩、产品过剩,企业开始倒闭转型。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过去20多年里,不断上演的品牌生死剧的本质:需求的转移。

20年前,物资缺乏,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面前,可以迅速涌现明星产品和明星品牌。现在,同样存在巨大的冰山下需求,一旦出现魅力产品,企业依然面临的是跑马圈地的场景。

10年前,爱多因为产品短板倒下了,说明空壳品牌是有缺陷的。目前,凡客冬天了,说明“品牌无魂”的企业也必然要出问题。

15年前,保健品这类造概念出来的产品,太阳神、三株、红桃k、脑轻松这些“替代性满足”的产品陆续遭遇“滑铁卢”,如今保健品风光不再,原因很简单:在产品丰饶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不再需要替代性满足。

如今的团购,被发现不仅仅没有提升产业效率,反而增加了一个环节,降低了餐饮产品含金量,于是团购商家的热情开始降低,甚至提供虚假的优惠(先提高菜价,再发团购优惠),价格敏感的都市小白们弃用团购或谨慎团购,同样证明需求不能建立在沙滩上。

团购大战之后,美团、大众点评活了下来,美国的榜样Groupon已经落寞退场,中国的后学美团变成了万亿市值品牌。

拼团游戏落寞了,靠拼团杀价噱头拉新的拼多多,竟然用短短3年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超越京东、苏宁易购,最新市值8000亿元。

美团、拼多多们做对了什么?

答案是两个字:需求。

需求,是一切营销的核心、商业血液里的红血球。需求贫血,企业就会大量死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研究需求、特别是对需求的变化保持足够敏感度,是企业生存的必备技能。

我们的发现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比一般的代际更替、产品供应更替更深的内涵。

我们来指出,导致顾客需求变化的“几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