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这个原理落地,口腔门诊需要把会议的流程进行规范,形成标准化的会议模式。图6-2是数字化业绩改善会的具体流程,整个会议流程由决策人、汇报人、主持人、记录人四个岗位组成,共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如图6-2所示。
图6-2 数字化业绩改善会流程
(一)会前阶段
所有会议都是从会前开始的,很多口腔门诊开会很随机,院长有了新想法,马上组织大家开会,结果谁都没有准备,开会就不可控了,很难达成会议预期的目标,导致低效还没有结果。
会前都需要做什么呢?我们看一下流程图,首先上周的数据和查核结果发给决策者和汇报人,这些数据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透视口腔门诊的运营过程,找到问题。
汇报人通过数据分析填写周计划表,周计划表是将分析问题、找到原因、制定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标准化的模板,让每个管理者都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设定改善策略提升业绩。
决策人根据数据与执行追踪状况确定本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虽然决策者没有做计划,但是心中对每个店如何做业绩改善,以及如何保障改善实现的结果内心已经很清晰了。汇报人上交周工作计划表,决策人审批。决策人基于之前分析的结果和方向找到汇报人周计划的问题点,帮助汇报人调整思维方式,重新定义工作计划内容,决策人审批后返回给汇报人;汇报人根据领导的审批意见修改周计划,再次上交,决策人根据汇报人修改的结果分析汇报人思考的盲点设计会上教练的重点,以保证会上有效地对管理者进行教练,提升管理者的改善能力。
会前的充分准备保证了会上决策的科学性,也保证了对管理者培养的针对性,因为信息全面,又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会前准备的价值,甚至比整个会议过程更重要,是业绩改善的核心和关键点。
(二)会中阶段
会中阶段其实就是一个确认和承诺的过程。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确认和承诺的过程呢?因为我们在整个会议过程中不去做讨论,如果需要讨论另立专题会议,这个会上只需要确认这个目标是不是自己认同的,为了达成目标,我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如何衡量计划完成的。
这个会议的过程需要主持人与决策的领导有效地配合,其实动作很简单,店长汇报工作,决策者点评,其他人过程中不得打断,主任汇报工作只阐述结果,不描述过程,主持人按照会议流程进行,但凡有讨论或者其他违规做法立即制止,保证会议正常进行。如有决议,则会议记录人及时记录,并在会议结束前确认决议内容。
一般而言,会议的决议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业绩改善决议和系统改善决议。业绩改善决议就是针对已经存在系统标准,但业绩没有达成目标的问题进行的改善;系统改善决议是针对因缺乏系统标准造成的业绩没有达成目标,通过设定科学的改善专案,进行系统的本质改善。
这些改善决议都应该是汇报者主动思考提出,并纳入工作计划,决策人根据现状审核专案内容的合理性和时间目标的科学性。
会中阶段实际上是我们引导管理者的一个过程,引导管理者做出目标和相应的改善的计划承诺。如果管理者没有自己做出改善的能力并且理解其中的逻辑,他就没有办法执行好。所以,会议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培养管理者的过程。
(三)会后阶段
这一阶段,监督执行是决策落实的一个关键步骤,公示决策、提醒执行、查核执行结果,就使口腔门诊变被动为主动,口腔门诊等待执行者主动执行,在执行者的执行主动性上大做文章是不可控的,必须从会前管理者自己做计划到会上承诺,会后监督执行都为执行打基础,执行落地才是可控和可实现的。
这样就可以将会上制定的改善专案纳入管理控制范围,跟进改善专案执行结果,保障改善专案落地,从而实现了精益口腔运营管理系统的落地。
我们会后对执行的结果的分析又会形成下一周期的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计划、执行、查核、改善,再计划、执行、查核、改善的过程,实现业绩的螺旋式上升,所以数字化业绩改善会的过程实际上是把改善的逻辑落地的过程,通过有效环节的设计来实现制定科学改善决策、培养能改善的管理者和打造改善执行力三方面的价值,最终支持我们系统的落地和业绩的改善。
会议过程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是业绩总结计划表,为了帮助大家深刻理解数字化会议如何在正常运营改善业绩的同时落地系统,下一节以周业绩改善会为例,为大家分享业绩总结计划表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