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垂涎三尺的“早有预谋”——如何核实外部资源?

建立外部资源库的所有 7 个步骤的工作中,除了一项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

间之外,其他的 6 项工作都可以在创业公司内部得以执行。最艰难的一项工作就是:根据外部资源库列表,核实和选择那些“优质、正确的外部资源”。由于社会 分工越来越成熟,从事企业服务的公司为数众多。一方面,这给创业者们带来了大量的“临时可用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创业公司选择外部资源时,增加了难度。

拿战略咨询行业举例来说,创业公司如果对行业没有清晰的了解,很容易就会犯错。在行业中,有一些顶级的咨询公司和顾问,他们盛名远播,但却价格昂贵。而且,绝大多数顶级的顾问公司服务的对象都是知名大企业。大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并且具备完善的战略执行力,因此,无论是在顾问公司的收入和知名度提高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但这些顾问却无法也不愿为小企业提供服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企业似乎比创业公司更善于发现并利用外部资源。他们深知外部资源的价值,并且非常了解“一些外部专家从不同行业的‘横向’及自己公司行业内部的

‘纵向’视角,为公司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小公司对此反而不那么重视。小公司的创始人,更倾向于借助那些可以立即见效、立即投入工作的外部资源。大家认为,这是由他们在生存期的首要发展任务决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因此,造成了中小企业创业的高失败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附录读到相关方面的文章 [7]。

尽管小公司难以掌握外部资源,但如果创业公司的 CEO 建立了“外部资源库”, 那么,在使用外部资源时,就要尽早对其进行核实,以期望在诸多合作对象当中, 选出最合适自己公司的那些。

对于这项工作,我的建议是:尽快落实。时间成本通常不作为人们考虑成本


时的主要因素之一。原因是,大家认为时间缺乏稀缺性。早期创业公司的成员,每天需要为创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有的注意力也都集中于此。因此,他们平时很难感受到时间是一种特别稀缺的资源。这种情况让创始人直到随着项目发展,对某项工作产生急切需求时,才匆匆发现:在这件待完成的任务上,大家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咨询公司和设计公司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在需要融资时,客户才想起来缺少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在需要考虑新产品包装时,才会想到 VI 设计还没有做。因此,匆匆忙忙地随手找一个能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胡乱地“凑合”一下。随之,把在匆忙中发生的错误,不断传递到之后的工作中去。等到问题越来越大难以掩盖时却发现,需要全盘重塑;甚至会因为“来不及”更改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思考如何利用外部资源时,创业公司非常容易犯这个错误。从根本没考虑制定“外部资源库”开始,到不花时间对外部资源进行调查与核实,处处都透出缺乏规划的慌乱。慌乱之中,难有好结果。举例来说,如果没有及早核实外部资源库当中能提供产品打样的外部供应商的资质 , 等到项目研发工作完成之后,再找外部供应商询问打样事宜时,才发现对方给出的生产周期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发布和众筹项目上线。当然,你可以用提高打样费用来解决问题,但必不可少的工作周期是无论如何不能缩短的。因此,样品就会显得粗制滥造,影响上线销售和众筹活动,使创业公司难以获得良好的产品发布效果。进一步,这个“错误”会影响品牌在初期消费 者心中的地位,进而发展到投资人对公司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进入“错误”传导的 恶性循环。我常遇到一些创业公司等到下一个月工资快发不出的时候,才想起来要运作众筹筹集资金。但由于未能对目标众筹平台规则有详尽的了解,也不知道需要拍摄一个“精彩”的视频和如何设置奖励规则,导致项目根本无法上线,或者即使 勉强上线也不能取得期望的效果。

类似的“错误”,会给创业团队的信心带来极大的打击,让公司一蹶不振。所以,列出外部资源库之后,这项工作并没有结束。CEO 们应该亲自或者安排

可靠的人去深入了解公司可能用到的外部资源的实际情况。包括,核实对方资质、工作周期、成本、与自己企业的匹配度、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等事项,为之后能及时使用该资源做好充分的准备。

创始人团队在这项工作的进程中,会对创业公司建立的外部资源库越来越有信


心。并能够对“外部资源”的使用和整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在需要推进公司的某项工作时得心应手,降低时间成本。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能比竞争对手快一步发布产品和服务,将会给创业公司带来巨大的先发优势。如果迟一步,很可能就会造成极其艰难的局面。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不如自己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大卖,吞噬自己的市场份额,是一件令人十分沮丧的事情。

资源只有在被使用时,才能发挥其价值。想要正确地使用那些令人“垂涎三尺” 的外部资源,需要对其早有预谋,详尽核实,才能令之产生巨大的效果。

创业公司可以将资源核实的结果,一并填入“外部资源库”表格当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