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阡陌交通领头筹

趋势四:阡陌交通领头筹

交通改变历史,是跨越时空的有效工具,交通改变了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城际交通方式随着距离的远近,依次为飞机、高铁、高速公路,而市域内交通方式则主要看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此外,由交通带来的商务旅游业的发展程度等都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指标。

A.机场便捷度

城市有无机场及距离机场的远近是衡量机场便捷度的重要指标。2017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续建、新建机场数量将达到74个,现代机场体系的完善将给旅客出行带来极大便利。除了新建机场带来交通便利性外,一般新建续建机场的城市会在机场周边建设空港新区,也会吸引房地产和产业投资,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之前要完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新增布局一批运输机场,建成机场超过50个,运输机场总数达260个左右。

我们站在城市群的视角,对城市群城市拥有机场的覆盖率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

城市群中拥有民用机场(一个城市有两个机场仍按照一个机场进行统计)的城市占比较高的城市群有长三角、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太原、辽中南城市群,其机场的城市覆盖率较高,代表该城市群航空交通比较发达。

B.高铁便捷度

我国高速铁路近些年飞速发展,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印发,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30年,“八纵八横”建成将使全国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至2小时交通圈。

通过对城市群首位核心城市“八纵八横”高铁网络通达程度和当前高铁班次情况从总体上反映城市群高铁便捷程度。

受区位优势的影响,京津冀和中原城市群处在米字形高铁架构中心,其高铁交通通达性非常强;长三角、关中是中国东西部大动脉和一带一路的主要起始点,高铁交通通达性很强;此外,珠三角、成渝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部、西南部关键交通枢纽,高铁交通通达性也比较强。

C.高速公路便捷度

2013年6月20日,《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正式公布,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1118”网,规划总里程11.8万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统。

通过对城市群首位核心城市市区高速公路网络通达程度反映城市群高速公路的便捷程度。

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核心城市高速公路通达度高,处于第一梯队;长三角、长江中游、中原等城市群处在高速公路通达度第二梯队;其它城市群处在第三梯队,但相比而言,辽中南、海峡西岸城市群通达度更好些。

D.轨道交通便捷度

轨道交通是城市群核心城市内部高效运转的毛细血管,地铁网络的发达程度也是衡量城市群核心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因素。截至2017年底,中国内地已有34座城市建成投运地铁线路,共计营运里程5033公里。

我们整理了各主要城市群地铁运营城市的数量、运营线路和里程,从总体上反映城市群城市内部交通便捷程度。

轨道交通发展中,长三角城市发展遥遥领先,地铁通达城市有7个,总运营里程超过1400公里,运营线路39条;珠三角和京津冀轨道交通发展较快,地铁通达城市均为3个,总运营里程超过700公里,运营线路超过20条;其次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其轨道交通带来的城市内部交通便利性较强。

E.旅游商务便捷度

交通的大发展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其旅游和商务服务业也会迅速发展起来,我们分别从四星级以上酒店数量考量城市商务交流和配套服务水平;从旅游人次和4A级以上景区数量考量交通带来的旅游发展水平。

从商务发展配套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拥有较多的四星级以上酒店,商务性人流较大;从景区资源看,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城市群拥有较强的休闲旅游资源;从旅游人流看,长三角、长中游、成渝城市群旅游人次突破10亿人次,旅游出行和消费的意愿较强。

综合来看,除了传统的商务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外,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和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沟通较为密集,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