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看起来做了不少事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业绩始终处于疲软状态。从现实状况看,绝大多数企业的增长路径都属于常态化,就是力争把事情做好,比如把产品品质做好、把成本控制好、把经销商找好、把铺货率提高、把终端促销做好,但是做好这些事情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增长呢?从结果来看,往往并不理想。
问题在于“把事情做得更好”上。难道“把事情做得更好”有错吗?没有错,也是必要的,但对于要实现快速增长来说,远远不够。“把事情做得更好”是一种延续性的状态,大家都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做好事情取得进步,至于能够进步多少,取决于企业原来的基础和资源状况。通常来说,除非有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否则企业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成长。
如果只是“把事情做得更好”,就意味着“奇迹”根本不会发生,诸如以弱胜强、爆发性增长、颠覆性发展等。在这种延续性发展的状态下,各种经营要素的组合始终处于量变的状态,积累再多也不会发生质变。要实现业绩的突破性增长,企业就需要从延续性的状态转变为“非延续性”状态。也就是说,不能仅仅追求把事情做好,还要追求把事情做得与众不同,如此方能打破整个竞争格局中的均衡状态,从量变实现质变。
“把事情做得更好”,体现的是运营思维,就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运作,提高事情完成的质量。因此,企业通常都比较重视内部的管理建设,尤其是团队的执行力,不少企业都寄希望于提升团队执行力来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实际上,仅仅靠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执行力带来的只是必要性,不是充分性,如果不改变经营的延续性状态,执行力再强也不会取得本质的变化!
如何改变延续性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