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下面一经是“来百工也”。来,是招徕、召集之义,就是要召集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召集各种各样的能工巧匠。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以农业立国,所以传统的社会结构是“士、农、工、商”,士是社会的管理者,农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老百姓,工就是指这里的“百工”。

作为农业社会,工商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辅助性的,重要性比起士、农而言,就要逊色一筹。但是,如果没有“百工”,社会生活就会很单调,作为社会基础的农业的生产工具也会很简陋、落后,所以还是离不得这些能工巧匠。从这一点而言,“来百工”即便在农业社会,也能提高生产率,能活跃市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乃至文化生活。我们看中国社会,发展到了宋代,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了,《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就是当时发达的工商业景象。

“柔远人也”,对于远道而来的人,要以温柔的态度予以关怀、照顾。从这里我们看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并不是清代以来的闭关锁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是要让别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要盲目排外,总觉得人家是抢你饭碗的,或者总觉得人家是土老表,看不起人家。中国历史上从先秦到清朝,三千多年经过了很多次的民族大融合。为什么汉族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因为汉族不是普通的民族、种族啊!汉族的血缘根本就没法去梳理,根本就不是一个血缘来的,而是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汉族的民族认同,不是通过血缘来的,而是通过文化来的,因为大家都认同了汉民族的主体文化,逐渐大家就成为一家人了。

这就是“柔远人”的效果。现在有些地方的人,对外来人口总是有歧视的观念。在这一点上,我们成都就好,这个城市性格一点都不排外,有包容性,所以大家都愿意到成都来安居,都说成都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最后一经是“怀诸侯也”,对于四方诸侯、封疆大吏,中央就要采用安抚的政策。“怀”嘛,要将他们置于怀中,有温暖入怀的感觉,这样诸侯才能安心、忠心地守卫在你的周围。

孔夫子所在的周代,采用的是封建制,分封建制,天子居中央,诸侯五族分到四周,就像这个井字一样。古代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制度,但用来比喻封建制度也很恰当。天子居中央,向四面八方分封诸侯,这些诸侯就是中央的藩篱、屏障。作为中央的天子,你必须要随时把握诸侯的动向,所以这个“怀”字,既有亲近、安抚之意,又隐含着能够随时管理,有一种完全罩住的感觉。所以,“怀诸侯”也不是那么简单,要有怀里抱个婴儿的感觉。

古代的诸侯可不是婴儿!很多诸侯都是鼻孔撩天、不可一世的英雄豪杰,稍不注意,就会被他们打翻天印的!所以,中央天子对这些诸侯们必须是恩威并重,揽之入怀,既可以怀柔安抚,又可以严密监护,这样才可能罩得住。这有点像我们今天的集团公司、连锁店之类的企业模式。你作为总店老板、集团董事长,对你的加盟店、对分公司的管理,一方面要给他们自主的权力,同时又要揽之入怀,让他们得好处,还要全面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恩威并重,让他们有敬畏之感。这样他们才能不起二心,年年上贡才会丰富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