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渐次打开普通感冒顾客心理蕃篱

茶花是K药店的店员,这天,一位先生进店说:“帮我拿点感冒药,感冒真难受!”“好的,先生,您到这边来!”茶花赶紧上前迎接并引导顾客到感冒用药区,交流中,茶花建议顾客除了西药,还要带点中成药一起用,但是顾客有些恼了:“不用吃那么多药,我也知道的,这感冒不用药也会好的,结帐吧。”

茶花没有说什么,结帐时建议顾客也要注意多休息,这样感冒会好得更快。没想到那位先生来劲了,说道:“就是因为没时间休息,累得生病了,不过,一点感冒,几天就好了。”说完了匆匆离开了门店。

望着顾客离去的身影,茶花在想,忙忙碌碌的人海中,有多少人和这位先生一样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不在乎一点小小的感冒。

这个案例中,展现了普通感冒顾客的一种心理,不在乎,觉得感冒是一种小病,自动会好,只是因为症状让自己难受,所以才来买药,这是不是多数普通感冒顾客都会有的心理呢?

除此之外,普通感冒顾客还会有这样一些心理。

一、担心影响工作与生活。这是普通感冒顾客到店购买药物化解这一的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若一直在家,可能会自己熬一熬就过去了,但是,在家、工作与出差的波折之间,期望快速恢复的心理则更明显。

二、忽略了人的综合调理。不少普通感冒顾客进店买药,都寄希望于药物能解决自己感冒的全部问题,但是,药物只能解除症状,而人的恢复并非是普通感冒药的药理范围。换句话说,感冒药只解决感冒的问题,但是却不能让一个人从亚健康变得健康,而事实上,导致一个人感冒的常见原因则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比如抵抗力下降等。

三、取舍之间难平衡。对于多数普通感冒病人来说,依旧在继续工作,但感冒本身是一个信号,告诉患者要慢下来,但事实上,常人并不会因这一信号而放慢“事业”的脚步。

四、因症状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普通感冒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咳嗽等症,这些症状一是会影响人的生理正常功能,二是会伴随出现乏力、疲惫等精神症状,进而会演化出可能的心理负担,也就是说,感冒了,人的心理也会容易“疲劳”。

面对顾客的一层层心理蕃篱,药店人能感受到几层,又愿意为顾客解开几层呢?

一、澄清真相。如果我是茶花,在接待这位先生时,会先肯定顾客的说法,之后进一步跟顾客说明用药的好处。

二、说明为什么要及时用药。向顾客说明,人在工作时要承受的压力更大,所以,及时用药可以让自己工作与生活更轻松些。

三、提醒注意综合调理。比如多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避免烟酒等,这些方法跟用药一样重要。

四、建议放慢节奏。虽然顾客并不一定能做得到,但是,我们是专业的药店人,要给出我们的建议,而且这一句提醒会让一些顾客考虑调整自己。

五、帮助顾客构建心理“防护墙”。说明症状会对心理产生一些影响,要学会坦然接受,必要的时候,可以自嘲给自己解围。

我们来看一下话术与实操。

1、“先生,您说的很对,感冒即使不用药也会好,但是用了药之后会让自己好受很多,您说是吗?

2、“感冒虽然是小病,但是因为还要工作,用了药之后自己恢复的会更快,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也更小。”
3、“都说三分治,七分养,您要让自己好得更快,就需要让自己休息好,您想想看,你自己睡眠不足,抵抗力差了,感冒不更难好吗?另外,您可以适当的补充点维生素C,这样对您恢复确实有帮助。”
4、“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您把一部分工作先放一放,给自己减轻一些压力,这样也会好得更快。”
5、“一个人的症状跟他的心理是会相互影响的,您感冒好了人也会觉得更开心,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用药,要是一直拖着,不仅身体难受,自己心里面也会有负担。”

“感冒了,就当作给自己放个假吧。”

普通感冒是小病,但患者心理烦恼多,导购导购,我们便是跟顾客聊天,既用药解除了顾客症状,又用心理技巧化解了顾客心理危机,这种体验,怎会不让顾客记忆深刻,这个药店时代,拼的不就是谁的人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