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给人带来了很多局限。与其这么说,不如直白的说:“很多人都困在“正常的/理所当然”的逻辑中出不来”。甚至在出不来的情况下还不停地钻牛角尖,失去了思考和提问的能力。他们会觉得:“因为”后面的答案肯定是“所以”!很少人会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会带来什么正、负面的影响?然后再去采取相应匹配的行动。
我经常会遇到有其他部门的同事找我说:“我领导对这个事情是这么跟我说,是这么交待我去做的。我来找你的目的就是想跟你对接一下我们接下来的合作方式”。每当我听完他们的表述后我就都会问3个问题:“请问需要我做什么?请问你的方案是什么?请问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目的?”这几个问题也常常自己问自己。
一般情况下,这三个问题下来,如果他是回答不出来或回答的不流畅的,说明他只是在简单的执行领导指令,顺着领导的指令去想一些“匹配”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是不是可行的、是不是跟公司现在的实际状况相吻合、是不是能解决当前的问题,都没有彻底想明白。这么做下来,他会遇到很多阻碍,甚至会出现“做了无效果,都是苦劳,甚至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结果。
总助作为跟别人沟通的对象或者作为上级领导跟别人去沟通,我都会去对对方向我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思考。同样的,对于老板跟我提的任何一个想法,我都会反问他或反问自己:“基于什么状态下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当前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会牵扯到什么相关联的事情出来?这个问题我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执行?.......”这些充分想清楚、弄明白后,我才会去出方案。在跟别人沟通问题/方案前,我会把这里面的一切相关系的问题、别人可能会提出的疑问,提前想好、做好时刻回复的准备。只有这样,你的思路才会更开拓,才不会用“因为......所以........”来局限自己的思维。
我是用这种方式去给小伙们“赋能”,同样的,我也会用这种思维去处理老板给我下达的任何一个任务,以确保老板的意思我能精准地GET到核心点,并且出的点子/方案都能高效的解决问题。其实这种方式,跟现在大家在说的“批判性”思维如出一辙,都是通过“会问问题”来达到知晓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领导有时候也会无意中提了自己的一个点子给到你,但不是每个他提的点子都是要你去实现或操作的。任何一个时刻,我们都要用这种思维去做分析,才能做下一步行动,并且行动前,尽可能地策划周全。这样,你才不会被这3个问题“问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