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级诊疗大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将会转向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相对于感染性疾病和急性病而提出来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主要是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及神经性疾病等。慢性病一般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多因一果);一种危险因素引起多种疾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一体多病等特点。慢性病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于慢性病,为什么国家政策倡导基层首诊,因为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放在患者就近的医疗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在患者所在社区进行,就近原则,医疗机构能够及时的建立患者档案,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及时提醒患者按时复查,这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2、提高患者的规则服药率,因为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在患者手里,如何督促患者按时定量服药是慢病管理的又一个关键点;3、如何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通过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测血糖等方法,把患者拉进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康复计划,让患者直接参加疾病的管理、治疗和疗效评价。
针对慢性病的这几个需要,就对慢病管理在零售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何做好慢病管理,主要的方法有:1,维护与保留现有患者;2,如何提醒患者按疗程服用,因为通过疗程用药,能够明显的提升临床治愈率;3,对患者进行赠药,一次性购买三个月给予一定的促销活动,提升患者按时服药的积极性;4,培育健康管理师进行支持,提供一对一的空中服务。
慢病管理对于患者的管理,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也就是说在开发新患者,吸纳新会员的同时,一定要留住老患者,确保已有病人不丢失的前提下,再来争取新病人。慢病管理对患者的管理需要遵循:“以服务为导向,以产品为前提,慢病管理首先要从细分市场开始,逐步细分患者人群,才能成功的细分市场类型”。慢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趋势,药企可以自己成立健康管理中心,提供检测,检验,治疗等系统的服务。也可以分病种协助零售连锁成立健康管理中心,比如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高血压健康管理中心,肝病健康管理中心等。也可以将执业药师组织起来,成立项目服务小组,或者成立客服中心,搭建咨询平台来给患者提供专业的一对一服务。
同时,慢性病作为长期服药的疾病,建议在零售药店更换大包装进行销售,给患者和店员宣传按疗程使用的学术推广观念,让患者和销售人员逐渐接受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理念,大包装不仅服用方便,主要是有利于避免中途停药现象的发生,减轻病情的二次恶化。以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为例,如果持续稳定的服用降压药,则血压和血管的张力相对稳定。如果一旦发现症状减轻之后中途停药,则会对血管的张力造成伤害,就和橡皮筋一样,突然拉的很紧,张弛无度,久而久之则会使得血管失去弹性,造成病情恶化。对于慢性病而言,需要坚持的学术推广理念是:“长疗程,足剂量,大包装,坚持用”。也顺便认识两个不正确的服药理念,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是药三分毒,一旦症状有轻微的改善则立即停药,这是不对的,尤其对于慢性病应当坚决摒弃这种错误的观念;或者觉得症状减轻以后将药片掰开吃,减少剂量,这种服用方法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