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外观原型

产品的颜值是我们内心永恒的期待,而产品的更新迭代,又以外观迭代最频繁,因此自然就独立出一个领域专门用于搞定产品的颜值,称之为外观设计。

由于消费类产品对外观要求较高,初创企业又往往没有ID设计师,很多时候都需要与设计公司或个体合作,一般一份设计合同会提供三份不同的原型设计,然后从中挑选一个作为选定方案,外观设计确认过程如图5-3所示。

图5-3 外观设计确认过程

选定了设计方案后,需要进一步沟通细化调整,包括整体尺寸和颜色搭配调整,细节调整完成后,则开始安排制作手板(验证模型)。

外观设计会涉及多部门的配合,如图5-4所示。

图 5-4 多部门配合

外观设计又分为形态设计和CMF设计,其中CMF是Color-Material-Finishing的缩写,即颜色、材料、表面处理的概括,如图5-5所示。

图 5-5 外观设计与工业设计

形态包含“形”与“态”两层含义。“形”是指一个物体的外在形式,产品造型指产品的外形,它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态”则是指蕴涵在物体形状之中的“精神势态”,形态就是指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

形态要获得美感,除了要有美的外形,还要具有反映产品本质和触动消费者内心潜在诉求的“精神势态”,即“形神兼备”。

产品形态设计和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产品使用功能决定产品形态的基本构成;功能的增减也会给产品的形态带来变化;产品的审美功能也会影响产品形态和风格特征。

如果说产品是功能的载体,形态则是产品与功能的中介。没有形态的作用,产品的功能就无法实现。不仅如此,形态还具有表意的作用。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的形态设计,通过形态可以传达各种信息,如产品的属性(是什么)、产品的功能(能做什么或怎么做)等。

利用产品的特有形态向外界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和理念,满足产品的功能需要。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是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的某种信息内容来判断和衡量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最终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产品形态可以表现出产品的功能类型,消费者通过产品的形态也可以完成产品的功能识别。例如,碗和盘子的不同形态,提示了其功能的差异。通过产品形态体现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式。如一个熬煮中药的砂锅,产品的形态就能让使用者对其使用方式一看即明。

形态设计是在CMF之前发生的,如做雕塑,使用油泥、陶泥、白水泥等单一色彩的材料,只追求形态上的尽可能完美。要求设计师具有比较好的雕塑素养。有一些产品,在CMF上是不做太多尝试的。

而CMF是我们在对产品形态已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在视觉上追求更多可能性的方式。在消费电子类产品中应用尤其广泛,如手机产品,在外形确定了以后,还要出不同价格,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版本。

外观设计流程如图5-6所示。

图 5-6 外观设计流程

外观原型(Looks-Like Prototype)呈现的是最终产品的外观模型,设计产品时,常见的策略是将产品的外观/感觉与功能区分开,外观原型聚焦在外观、感觉、形式及产品的美观性上。

对于外观原型,你可以使用诸如泡沫、3D打印、CNC加工及最终注塑之类的制造技术。不要忽略诸如泡沫和黏土之类的旧技术,这些技术在开始阶段可能会非常有帮助。这两种技术手段都使你能够快速、廉价地将概念转变为可以握在手中的东西。使用泡沫或黏土可能是最便宜、最简单的试验产品尺寸、形状和手感的方法,这些黏土模型将为你提供有关产品在用户手中实际感觉的关键反馈。

黏土模型在汽车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而泡沫和3D打印模型对于消费类产品的设计者来说更普遍。随着3D渲染软件的进步,无须制作原型就可以及早开始营销活动。始终以最简单,最便宜的原型制作方法开始。在迁移到更高级的原型技术之前,请从低成本的原型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在逐步发展原型技术层次时,你会发现设计变更的实施变得越来越复杂。黏土原型的变化很小,3D打印原型的修改程度中等,注塑成型的原型升级则最为复杂。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升级原型之前,请保持简单并尽可能多地学习。

优化产品的外观、形式、感觉和美观度是外观原型的目的,外观原型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建立外观原型也是与用户进行重复沟通的过程。从广泛的想法开始,并努力选择一些可以满足用户标准的概念。外观原型设计过程从产品的高级草图开始,大多数工业设计师会对现有技术进行搜索(如花瓣、古田路9号、普象网等),用于寻找相关的形式和产品,获取设计灵感。

一般情况下ID设计师会查看其他产品并对其形式进行采样,一旦选择了一些粗略的概念,就该评估产品的形式在现实世界中将如何工作。唯一适用的规则是:快速、便宜地制造它们。一旦选择了一种形式,就需要考虑模型的比例或大小的细节,通常情况下有2~3个对产品的“正确感觉”的维度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突出显示用户体验的某些细节。

每个产品都有一种“设计语言”,用于与用户进行视觉或体验交流。为了快速确定产品的最终外观,设计师需要研究颜色、材料和工艺,通常称为CMF(Color-Material-Finishing)。低保真CMF研究的输出是产品的高质量数字模型,通常会包括先前步骤中的所有内容:形式、大小、图标、UX、颜色、纹理和材料。这些高质量的渲染也是营销材料的基础,大多数硬件企业都会使用渲染图进行宣传。

如果你的产品具有数字接口,创建更高保真度的模型对于定义品牌的用户体验非常有帮助。制作出高保真的外观原型后,需要返回给客户做测试,通常需要进行2~3次迭代才能获得外观精美的原型,该模型可以展示你的设计意图,但无法正常工作,客户和投资者应该能够通过与该模型进行交互来快速了解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