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面对项目方敷衍审计的三个套路

程迎春

我们处在一个收购成风的年代,在各类收购业务中,中介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被尽调单位的各色人种,我们成天在收购的大戏中上演斗智斗勇的桥段。

总结近年来做过的项目,被收购方的惯用三招:压缩时间、拖延、干扰工作。

先说压缩时间,从委托方找到我们时开始,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项目时间非常紧张,被收购方只有哪几天有空。然后项目团队在约定的时间集中到被收购方的现场,被收购方第一次会谈时会强调时间非常紧张:我们的项目主要经手人是某总,他几天后要出国;想收购这个项目的人排着队,你们走后还有一波人进场。

面对此情此景,此时我们不用慌,一切按程序来,没有充分尽调,肯定出不了报告,让委托方去争取时间。

再说拖延,虽然资料清单早早就给了,但是被收购方的办事人员要么隔三岔五请假;要么其他公务繁忙,不准备资料;去查征信报告需要提供法人身份证原件,而法人前几天不方便;要么虽然资料准备好了,但是要层层审批,就是拖着不给资料。

此时别无他法,找委托方协调,但是还需明白阎王易见,小鬼难缠的道理,一定要硬的不行来软的,各种和办事人员套近乎、拉家常,表现出己方的公正,搞好了关系也可以对收购标的、收购目的等了解得更彻底。

最后说说干扰工作,我们有一个项目尽调时,被收购方的一位同志一直陪着我们,找我们瞎聊天、各种套近乎,给我们各种暗示不要太辛苦、注意休息,还提供另一个中介机构的尽调报告,建议我们抄抄就行了,后来才知道这个人是中间人,在这个项目里拿成交额1%的佣金,而这个交易标的高达17亿。记住一句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面对这种人,要么当他是空气,要么直接怒怼,否则后患无穷。

其实收购时的各种专业问题、鉴定是否造假等就足够头痛了,如果收购方再各种方式挤兑时间、拖延、干扰,真心压力很大,容易出错,因此,快施展三十六计吧!

【作者小传】程迎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授薪合伙人,注册会计师,曾在大型制造业从事企业管理,后转行至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专注于房地产行业的并购,主要服务于万达、中南等地产公司,另外服务于多个并购基金。